中医好比书法,贵在个性化
去年底,应菲律宾华侨善举总会邀请,厦门市中医院派出中医义诊团赴菲义诊。
【人物名片】
李灿东,现任福建中医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内分泌中医诊断体系的建立,在中医误诊学研究、证舌研究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参编著作12部,主编的《中医误诊学》是我国第一部中医误诊学专著。
保生慈济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来宾,也将有志于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能人志士汇聚在一起。李灿东就是其中一位。在参加完文化节活动后,他应厦门市中医院之邀举行讲座。这位戏称自己是“抱残守缺的顽固派”的中医界名人,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言语之间给人颇多启迪。
国际标准≠美国标准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谈起中医药的发展,“标准化”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对此您作何感想?
李灿东(以下简称李):现在有些人提中医药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要搞国际标准。我不以为然。近百年来,我们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文化,认为中医“不科学”。现在一提国际标准,往往就成了美国标准、英国标准。中医药是中国人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究竟谁该跟谁接轨?
洛克菲勒集团内部有人写了一本名叫《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的书,书中提到,上世纪20年代,美国发现中国人不认可西药,于是每年花费巨资在中国办学校、办医院,并提出要使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他们深知,美国标准成功占据中国人的脑海,将为他们赢得多么庞大的药品市场!
世界各国开始重视中医
记:目前在中国,西医占据主导地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中医药在我国已流传发展几千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被实践证明是确有疗效的,是人民确实需要的,这正是中医能够存在的理由。
在国外,很多人因流感死亡,他们认为流感是不得了的事。在中国,数百次流感疫情都没造成大规模死亡。中国人从来不怕流感,两副中药即可解决问题,现在却要大肆鼓吹永远赶不上流感病毒变异的疫苗。抗击SARS期间,小汤山医院功不可没,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曾对我说:“我这辈子最了不起的不是组建小汤山医院,而是果断地把中医引进小汤山医院!”
世界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并开始重视中医。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医学界开始出现“复兴汉医”的声音。
中医注重个体差异环境影响
记:您强调中西医各有长短,不能简单相加,能否为我们详细解释一下?
李:中医好比书法,贵在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欧美的雕像和美术作品,人物的解剖结构非常精准,重在写实;而我们则重在写意,我们古代的人物肖像,讲求的是飘逸的神态,中国雕刻的狮子都不像狮子,重在神似。西医追求精确的标准,微观分析问题,比如认为咳嗽是呼吸系统出了问题;中医则宏观地整体地看问题,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西医以前是单纯的生理医学模式,后来提生理-心理医学模式,再后来加入社会医学,现在又加上环境因素。生理就是最简单也最容易标准化的东西,心理、社会、环境则是复杂的、动态的、难以标准化的因素。中医从一开始就注重个体差异、环境影响,西医经过多少年才逐渐意识到这些因素对疾病诊治的影响!
厦门市中医院是成功的典范
记:福建中医学院和厦门市中医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您对厦门市中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