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诊带钞票时刻准备“江湖救急” 潘业:性命耽误不得
2013-09-24 08:59:07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1508
医生名片
潘业: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全国疑难和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二、三届全国委员。熟练掌握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甲流等感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熟悉艾滋病的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机会性感染处理。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从医感言
病人好才是真的好!
以前出诊,潘业都随身带个钱包,碰到急需用钱的患者,就先垫上。有一次,他的钱包在诊室丢了。自那以后,他坐门诊不带钱包了,但仍会随身带上几百块钱。用他的话说,他和同事们,时刻准备着“江湖救急”。他们深知,哪怕一个简单的复查,也可能关乎患者的性命,耽误不得。
身处同一“战壕”,借钱是家常便饭
“我想表扬第一医院的潘业医生。”前不久,夏女士拨打厦门日报热线电话,向我们讲述了潘医生为她的儿子垫付检查费的事。
夏女士的儿子因转氨酶偏高到第一医院感染科复查,当时他走得匆忙,拿错了就诊卡,身上又没带什么钱。因为家住岛外,如果赶回家取钱,仅坐车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潘业了解情况后,马上为他垫付了两三百块的检查费。夏女士在电话里表示要让家人把钱送过来,潘业安慰她,“不着急,等下次来拿结果的时候再把钱还给我就可以了。”后来,夏女士又多次打电话向潘业咨询儿子的病情,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其实,借钱给患者,对潘业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们科的老刘、老吴出诊,几乎每个月都要为患者垫付几次费用。医生和患者,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治好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潘业借钱有个规矩——只借钱检查,不借钱买药,避免兜售药品之嫌。
从不“催债”,九成以上患者会还钱
来感染科就诊的,有不少是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是掌握病情和疗效,二是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作为专业医生,潘业知道,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一项检查,其实能反映很多问题。有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甚至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潘业经常拿两个病人的事例来“教育”患者:“我有个40多岁的乙肝病人,吃药不按时复查,结果年纪轻轻肾衰竭了;另外有个70多岁的病人,吃了好多年的药,一直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发现异常我们及时调整用药,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有的患者听了潘业苦口婆心的“教育”,仍然不想检查,因为家里经济实在困难。这时,他就先帮忙垫付。“这也是一种沟通手段。患者一看,医生都自掏腰包帮我做检查了,可见这项检查真的很重要,是该定期复查的。”为了给患者省钱,潘业还和感染科的同事一道,为不同的患者量身定做检查方案。比如复查肾功能,标准的一套肾功能查下来得300多块,他们挑出与乙肝用药密切相关的几个指标,为经济困难的患者专门“研发”了一个不到100元的套餐,颇受患者欢迎。
潘业从不“催债”,但90%以上的病人事后都会还钱。有一位环卫工人,每月初向潘业借钱检查,月底发了薪水就来还钱,医患之间的信任在这一借一还当中逐步建立起来。
然而,潘业的借钱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天,他的钱包在诊室里丢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打击潘业借钱的“热情”,不过他不再带钱包了,而是随身带几百块钱,作为“江湖救急”的储备基金。
“保管员”兼“热线员”,被信任是荣耀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患者跑进来向潘业咨询各种问题,有乙肝患者、梅毒患者,也有时日无多的艾滋病患者。潘业和他们交谈起来,像朋友,也像家人。他对他们每个人的病情了如指掌,面对各种细枝末节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疑释惑。
其间,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患者闯进来咨询或开检查单,潘业就像变戏法似地从抽屉里抽出一份病历,或是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医保卡。“你这儿怎么这么多病历和卡?”瞅准一个空闲时段,记者道出了心中的疑问。潘业憨憨一笑,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单,堆起来少说也有一尺高。“感染科不少是老病号,有些人住得远,有些还是外地的,来医院一趟不容易,就让我帮忙取报告单,然后电话向我咨询结果。医保卡留在我这儿,也是方便给他们开药。下次就诊,他们直接找我拿报告单和药。”
很多病人都有潘业的手机号码。他的手机就像热线,有咨询检查结果的,有讨论治疗方案的,还有对治疗没信心聊天“求安慰”的。潘业这个“保管员”兼“热线员”,当得琐碎又辛苦,但他心里美滋滋的,“这说明病人对我完全信任嘛。这是当医生最大的荣耀!”
潘业: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肝病科普咨询专家”,“全国疑难和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二、三届全国委员。熟练掌握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甲流等感染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熟悉艾滋病的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机会性感染处理。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从医感言
病人好才是真的好!
以前出诊,潘业都随身带个钱包,碰到急需用钱的患者,就先垫上。有一次,他的钱包在诊室丢了。自那以后,他坐门诊不带钱包了,但仍会随身带上几百块钱。用他的话说,他和同事们,时刻准备着“江湖救急”。他们深知,哪怕一个简单的复查,也可能关乎患者的性命,耽误不得。
身处同一“战壕”,借钱是家常便饭
“我想表扬第一医院的潘业医生。”前不久,夏女士拨打厦门日报热线电话,向我们讲述了潘医生为她的儿子垫付检查费的事。
夏女士的儿子因转氨酶偏高到第一医院感染科复查,当时他走得匆忙,拿错了就诊卡,身上又没带什么钱。因为家住岛外,如果赶回家取钱,仅坐车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潘业了解情况后,马上为他垫付了两三百块的检查费。夏女士在电话里表示要让家人把钱送过来,潘业安慰她,“不着急,等下次来拿结果的时候再把钱还给我就可以了。”后来,夏女士又多次打电话向潘业咨询儿子的病情,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其实,借钱给患者,对潘业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们科的老刘、老吴出诊,几乎每个月都要为患者垫付几次费用。医生和患者,就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治好病’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潘业借钱有个规矩——只借钱检查,不借钱买药,避免兜售药品之嫌。
从不“催债”,九成以上患者会还钱
来感染科就诊的,有不少是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是掌握病情和疗效,二是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作为专业医生,潘业知道,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一项检查,其实能反映很多问题。有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甚至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潘业经常拿两个病人的事例来“教育”患者:“我有个40多岁的乙肝病人,吃药不按时复查,结果年纪轻轻肾衰竭了;另外有个70多岁的病人,吃了好多年的药,一直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发现异常我们及时调整用药,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有的患者听了潘业苦口婆心的“教育”,仍然不想检查,因为家里经济实在困难。这时,他就先帮忙垫付。“这也是一种沟通手段。患者一看,医生都自掏腰包帮我做检查了,可见这项检查真的很重要,是该定期复查的。”为了给患者省钱,潘业还和感染科的同事一道,为不同的患者量身定做检查方案。比如复查肾功能,标准的一套肾功能查下来得300多块,他们挑出与乙肝用药密切相关的几个指标,为经济困难的患者专门“研发”了一个不到100元的套餐,颇受患者欢迎。
潘业从不“催债”,但90%以上的病人事后都会还钱。有一位环卫工人,每月初向潘业借钱检查,月底发了薪水就来还钱,医患之间的信任在这一借一还当中逐步建立起来。
然而,潘业的借钱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天,他的钱包在诊室里丢了。这个小插曲并没有打击潘业借钱的“热情”,不过他不再带钱包了,而是随身带几百块钱,作为“江湖救急”的储备基金。
“保管员”兼“热线员”,被信任是荣耀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患者跑进来向潘业咨询各种问题,有乙肝患者、梅毒患者,也有时日无多的艾滋病患者。潘业和他们交谈起来,像朋友,也像家人。他对他们每个人的病情了如指掌,面对各种细枝末节的提问,他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疑释惑。
其间,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患者闯进来咨询或开检查单,潘业就像变戏法似地从抽屉里抽出一份病历,或是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医保卡。“你这儿怎么这么多病历和卡?”瞅准一个空闲时段,记者道出了心中的疑问。潘业憨憨一笑,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单,堆起来少说也有一尺高。“感染科不少是老病号,有些人住得远,有些还是外地的,来医院一趟不容易,就让我帮忙取报告单,然后电话向我咨询结果。医保卡留在我这儿,也是方便给他们开药。下次就诊,他们直接找我拿报告单和药。”
很多病人都有潘业的手机号码。他的手机就像热线,有咨询检查结果的,有讨论治疗方案的,还有对治疗没信心聊天“求安慰”的。潘业这个“保管员”兼“热线员”,当得琐碎又辛苦,但他心里美滋滋的,“这说明病人对我完全信任嘛。这是当医生最大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