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学生“急救员” 表现挺专业
学生们展示包扎技能。(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黄嵘 摄)
2013年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上,学生学习道路安全知识。
民警向学生们传授道路安全知识。
学生们展示急救技能。
学生们学习做人工呼吸。
学生们积极参与急救与道路安全知识抢答。
市红十字会慰问因车祸受伤的陈建筑。
世界急救日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这个国际组织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士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
昨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在324国道旁的翔安区内厝中学校门口举行,这是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与市交警支队为纪念“世界急救日”而举办的主题宣传活动。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苏甦,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林明鑫等参加了活动。
国际红十字组织将每年9月份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以此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人提升对急救和伤害预防的意识,掌握急救技能,在突发现场挽救生命,减少对人类的伤害。今年的急救日主题是:“急救与道路安全”。苏甦说,道路伤亡事故已被联合国称作为“造成广泛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主要公众健康问题”。据统计,有50%交通事故死亡出现在事故最初几分钟内。如果人们接受了基础急救知识训练,能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采取适当措施并合理运用急救知识,就能大大降低伤亡率以及该事故对伤员的长期影响。
“我们都是易受损害的,但我们有能力学习和提供急救,从而拯救生命”。苏甦表示,希望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急救技能,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不要抢路,尤其不要和汽车抢路;不要在恶劣天气下开车……”活动现场,翔安区交警大队的警官为同学们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小常识,并举行红十字知识抢答,令同学们受益匪浅。随后,同学们在国道旁,在往来车辆的“伴奏”下进行了现场急救及救护演练,手法还挺专业。
【亮点】
建设应急救护平台 红十字“救”在身边
1
加强宣传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应急救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应急救护,掌握急救技能和防灾避险的方法,将在人们生命面临危急情况时赢得抢救契机。科学实践证明,人的心跳、呼吸骤停的4分钟内进行有效抢救,可使病人复苏,超过6分钟被救活的可能性极小。在突发事件中死亡或致残者三分之二的人是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现场救护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防灾避险和应急救护知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刻不容缓地抓好这项关爱生命的重要工程。
围绕今年世界急救日主题“急救与道路安全”,市、区红十字会于9月份开展道路安全保障及事故现场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救护技能比赛等宣传活动,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美丽厦门’规划。”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苏甦指出,红十字应急救护,旨在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其根本目的与《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以群众参与为核心,着力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实现让发展惠及群众、让服务覆盖城乡、让参与铸就和谐、让城市更加美丽”核心要义相契合,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文明城市、美丽厦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近年来,厦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在宣传、培训、演练、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改进指导、创新方法、拓展内容,为构建和谐厦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积极参与“美丽厦门”建设,市、区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打造应急救护平台,展现作为,服务群众。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为做好这项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下大力做好宣传推动工作。除了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外,市红十字会开展“训一名救护员,保一方平安,救一条生命,还一家幸福”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做好应急救护的深刻意义;在“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世界红十字日”和“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活动中向市民发放《防灾避险手册》、《现场救护》等宣传品;为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今年市红十字会还印制了20000册《厦门市社区居民防灾避险救护手册》发往我市大部分社区,全方位向市民介绍应急救护知识,促进应急救护理念在群众中入心入脑。
2
拓展培训
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救护需求
市红十字会始终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率先在驾驶员等高危行业开展培训,采取“块块为主,条块结合”形式,按全市统一规划、统一教材、统一时间、统一标准,分期分批组织驾驶员参加培训。随着人们对救护培训需求的变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市红十字会把应急救护培训以群众的需求为牵引,不断改进方法,拓展内涵。在组织指导上,实行持证培训与公益培训并行的方法加大组织力度;在培训对象选择上,由高危行业人群、企业人员发展到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工作人员;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由常规急救技能延伸到水上救生培训、心理咨询、防灾避险等课目;在培训投入上,公益培训依托政府彩票公益金,持证培训按照以训养训的思路,不断扩大培训规模。
今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市、区红十字会分别制订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为118个社区培训2649名志愿者骨干,总结创新的“七个一”工作内容及《2013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材料报送》范本,在接受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获得好评。今年1-8月,全市共开展各类培训班105期,培训9300余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惠及人员7.3万余人次。
3
开展演练
共筑人民群众生命救护的城墙
为检验应急救护培训的效果,做好我市应急体系建设,市、区红十字会每年修订《红十字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时,将应急救护演练纳入统一计划。在组织学习急救技能、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整体协调、上下联动、人员训练四个机制以及灾害管理基本知识等基础上,组织参训人员进行野外急救演练、制式帐篷和简易帐篷的搭设训练,增强应急救护协调配合能力。
协同有关部门在“5·10”防空日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防空演练,当防空警报响起时,由社区红十字志愿者进行扶老助弱进入防空地域,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和搬运。组织学校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急救技能演练。今年5月5日在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市红十字会组织300名厦门医高专的同学,在广场进行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演练表演活动,之后又在“5·10”防空日组织厦门医高专与厦门科技中学学生联合进行演练。组织消防、电业系统高危行业培训时,进行突发事件的求生、救生实地演练。
从2007年开始,我市年年组织水上救生培训及演练。2008年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权挂牌成立了“海峡两岸水上救生培训基地”,加强水上救生培训和演练的组织,为我市建设海陆一体的生命救护共筑城墙。
4
强化服务
为美丽厦门加分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达23.2万余人次,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已成为厦门文明城市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厦门市红十字会12专业志愿服务队中,有四支救护类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文明城市建设的一线,开展急救相关的工作。其中红十字水上救生志愿服务队连续几年在五缘湾海域和鼓浪屿救生站义务值勤,先后抢救了十余名溺水者,并连续在百余个中小学教授和推广水上救生知识;红十字山地救援队,每周自觉组织训练,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随叫随到,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救助服务;心理咨询队免费为求助者提供一对一咨询帮助,做到有求必应,持续服务;医疗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设门诊点,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门诊和急救服务等。
同时,红十字会培训的应急救护员在社区等各个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在社区、学校、企业义务充当应急救护培训教练员,有的在急救现场发挥重要作用。由市红十字会培训的“急救员” 陈美华,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到苏州学习考察期间,利用所学的救护技能,及时抢救了一名来自非洲因中暑而休克的海地国家电视台人员皮埃尔·摩西因,使其转危为安;同样参加过市红十字会培训的“急救员”——厦门消防支队三中队救火英雄刘兴峰、彭程,利用学到的人工呼吸、包扎等急救技术,在2006年1月2日晚的火灾中成功救出7名被困群众,为施行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双双荣立一等功。
今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开展“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的通知》,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提升到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纳入文明城市考评的范畴,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市、区红十字会将进一步抓好应急救护培训的规划、培训和宣传,按照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普及推广的方法,在社区组建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培训师资骨干,全面推动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工作。计划至2015年底,2%以上15-60岁社区居民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社区居民红十字志愿服务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60%,为美丽厦门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链接】
红十字知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在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痛苦发生在什么地方。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
人道原则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痛苦是普遍的,无法视而不见,必须做出反应;在所有运动开展的行动中尊重人类尊严至关重要。运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方式有:推广国际人道法、预防灾害和疾病以及主动采取从食品援助到急救的救生行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三个组成部分会在那些受到(或可能受到)武装冲突或内乱影响的地区开展人道工作, 或为自然灾害和技术灾难受害者、难民和受卫生紧急情况影响的人开展援助活动。在和平时期国家红会是其本国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负责提供包括救灾、卫生和社会项目等一系列服务。
【相关新闻】
为车祸困难户
送去1万元慰问金
一场车祸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家住翔安区浦边村的陈建筑和妻子林碧玉原本都是水泥工,今年初,他们和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回家,拐弯时被过来的车辆撞倒。
车祸造成陈建筑腿部严重受伤,林碧玉头部和手部受伤,治疗费不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数万元。如今,陈建筑的腿部需要第三次手术,但是高昂的手术费让林碧玉愁坏了。林碧玉虽然伤口痊愈,但是左手已经无法灵活动弹了。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她坚持到周边打零工。家里两位老人年近八旬,三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看到家里拮据的情况,正在三明读大学的二女儿坚持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昨日,活动前,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基金会与市交警支队等相关负责人入户慰问了陈建筑一家,送上1万元慰问金和油、米、面、豆浆机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