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个子虽小臭名远扬 湿热天卷土重来需警惕
蚊子、吸血蝙蝠……“吸血鬼”给人的印象大多长着翅膀,有一种“吸血鬼”虽然没有翅膀,却会释放臭气,叮咬后同样会产生瘙痒感,这就是臭虫。
本月3日,本报报道《今夏蚊子太凶猛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介绍我市蚊虫概况及常见“咬人”小虫。近日,市民陈女士反映,从上个月至今,她身上总是“长痘痘”,原来房间里冒出了臭虫,连续几个晚上都抓到好几只,她被咬的睡不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日前,在北京、山东、海南等地,久违的臭虫都有卷土重来之势。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臭虫几乎绝迹,多为散发。思明区爱卫办、思明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最近天气湿热,应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预防蚊子、臭虫等病媒生物。
发迹史
藏身行李货物 组团“国际旅行”
据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臭虫曾是“四害”之一。后来经过多年强力消杀,曾一度在我国灭绝。近来,臭虫在全球卷土重来,特别是在一些欧美国家的酒店里很常见,臭虫钻进旅行者的行李、货物中,开始“国际旅行”。
臭虫此前得到控制是因为使用了剧毒农药,但现在剧毒农药多被禁用,臭虫有了喘息空间。那些人员密度大的城中村、建筑工地宿舍等环境卫生较差的地方,往往为臭虫提供了可趁之机,加上臭虫躲在卫生死角,清扫时容易忽略,臭虫有恃无恐。
此外,今年夏季雨水较多,炎热潮湿,更为臭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防范法
被咬后别乱挠 可抹药膏抗过敏
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林维嘉说,夏季最常见的要数虫咬皮炎,它与恙虫病等虫媒疾病变态反应不同,以丘疹性荨麻疹为主要症状,如小出血点、丘疹、疱疹、风团及肿胀等,最常见的罪魁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咬、小黑虫)等,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
臭虫属于“骚扰性害虫”,毒性不是很大,人被吸血后一般不致命,但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可能会诱发高烧、惊厥等。林维嘉提醒,虫咬性皮炎一般会有较强瘙痒感,但不要抓挠。有的患者上眼睑被咬,自己又不断抓挠,整个眼睛红肿得像个小灯泡。对于虫咬性皮炎,需将家中的被褥、沙发等处彻底消毒,用些激素类药膏一般就会好,较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若被大面积叮咬,则应及时就医。
据介绍,思明区爱卫办、思明区疾控中心常年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行动。为进一步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区爱卫办上半年投入专项金额85万元,投放居家灭蟑灭鼠颗粒92万包,外环境灭鼠药品15吨,灭鼠蜡块8000袋,凯素灵40吨,喷洒灭蚊蝇菊酯35000平方米,对暴雨后相关受淹场所开展消杀防疫,面积达26万平方米。同时,定期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累计布放鼠笼1399笼,布放捕蝇笼70笼,布放蟑螂屋420屋,查看登革热媒介伊蚊孽生地积水容器数117处,对辖区四害防制提供监测技术保障。
【灭杀方法】
开水烫阳光晒 糖醋蒜头熏走它
⑴物理捕杀:开水烫,用开水烫蟑螂栖息的地方。人工捕杀法,不断敲击床架、炕席、书橱、褥垫等,将臭虫从隐蔽处震下杀死。
(2)阳光暴晒法:夏季将衣服、床铺、橱柜等放在太阳光下暴晒,使臭虫因高温晒死或爬出被杀死。
(3)化学药物消杀:胶饵或毒饵目前是最主要的灭蟑螂方法之一,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省时省力。还应及时将死蟑螂特别是卵荚彻底清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若虫孵化和人为扩散。常用的杀虫剂均有效,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等,可用2.5%的溴氰菊酯(凯素灵可湿性粉剂),用水稀释50-80倍,喷洒于床板、衣柜等。
(4)民间偏方:用糖醋蒜头熏走臭虫。将糖和醋以3:7的比例调制,配上大蒜放在床底下,臭虫受不了就会逃离。
【资料】
曾经名列“四害” 后被蟑螂取代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四害”的任务。后来,“麻雀”被“臭虫”取代,之后“臭虫”又被“蟑螂”取代。目前,“四害”是指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
“四害”中除了3个稳居“宝座”外,另一“害”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麻雀则变“害”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