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药品也“中暑” 民众大多不知如何储存药品
近日,家住红谷世纪花园的陈女士在家打扫卫生时,无意中打开医药箱,惊讶地发现一些药品变了“模样”:润喉糖融化了粘在一起,板蓝根冲剂结了块儿,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出现了不明悬浮物……原来,高温下,药品也会“中暑”。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市民家里都有备药的习惯,但是大部分市民都不知道高温下该如何正确储存药品。
“我家的备用药都保存在阴凉处,没有想过要特别存放。”市民姚先生告诉记者,他也和陈女士一样,曾经发现家中药品有变质现象,以为是存放时间太长导致的,最后一扔了事。
据了解,大部分药品说明书都会标明药品的贮藏条件。一些药品标明“冷处”,说明应放置于2℃-8℃的环境,如胰岛素制剂就是必须冷藏的。而大部分常规药品只需“阴凉处保存”,也就是说应当保存在不高于20℃的通风环境内。然而南昌的夏天普遍高温,特别是今年,没有开空调的情况下,室内最高温度有35℃左右,因此即使没有阳光直射,也可能导致药品融化、变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市民不了解高温下药品的存储方法,一些大型药店对于需要低温储存的药品,也是“超温”放置、出售。
“我买了瓶眼药水,可用了几次都没什么效果。”市民刘女士说,“买的时候,店员是从药品架上直接拿过来的,现在天这么热,会不会导致眼药水变质了?”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买的眼药水生产日期是2013年2月,虽然没有过期,但药店没有按照规定标准贮藏,她担心药效会受影响。
记者在叠山路黄庆仁栈药店、开心人大药房和益丰大药房看到,不少药品虽然明确指出要“密封,在阴凉处(不超过20℃)保存”,但都被摆放在室温明显高于20℃的货架上,特别是一些需要低温存储的夏季防暑药品如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都被随意摆放在促销推车中。尽管药店内空调显示室温为27℃,但也明显高于药品储存的规定温度。
“这些药品都是今年才生产的,一般不会变质,而且家家药店都是这样存放的。”面对记者的质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虽然已经入秋,但南昌的气温仍然偏高,储藏药品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有关专家指出,温度每升高10℃,药物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加快3—4倍。暑期家庭储存药品时,一定要低温阴凉,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更要妥善保存。
据了解,一些中药材易长霉、虫蛀,在装瓶前应充分烘干或晒干,装瓶后密闭阴凉存放;有些药物遇热极易挥发,要特别注意密闭,如各种酊剂、医用酒精等,高温时更易挥发。
此外,有一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乳酶生、胃蛋白酶、胰岛素、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应按要求存放在2℃-15℃的低温处。如室内达不到此要求时,须及时放在冰箱中冷藏。“药品长期超温储藏可能会导致药品疗效降低,甚至副作用增强,不论是家庭还是药店都需要谨慎。”专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