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跨过30℃ 夏日当心“高温杀手”
昨日,厦门第一医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多。(本报记者 苏媛 摄)
提醒1
防暑别大意
正常气温转变为“高温杀手”,对不同人群有不同设定。37℃,是普通人群的“警惕线”。30℃是老人和孩子的“门槛”,一旦跨过,前者可能内脏出现衰竭,后者可能发烧脱水。
提醒2
降温有讲究
凉茶不要喝太多,正气水只有中暑之后才能用,大汗淋漓后不要立即跳入游泳池……防暑降温也要讲究方法方式,不要降温不成反得病
本报讯 (记者 张明蕾 吴海奎 实习生 邓宁 沈超楠 通讯员 高树灼 石青青 陈海峰)杭州直逼40℃的天气,是不是让你觉得身在厦门很幸福?切莫高兴太早。厦门午后气温突破35℃并不遥远。高温渐成“杀手”,吹热你的体温,紊乱你的脏器。“隐形杀手”来袭,市民们做好准备了吗?
气温跨过30℃ 老人孩子请当心
正常气温转变为“高温杀手”,对不同人群有不同设定。37℃,是普通人群的“警惕线”。“气温超过人体温度后,身体就会觉得不舒服,体内各脏器启动调节机制。”市第一医院急诊内科的蔺主任告诉记者。
30℃是老人和孩子的“门槛”,一旦跨过,前者可能内脏出现衰竭,后者可能发烧脱水。老人汗腺功能已在下降,自身代偿功能不强,身体感受又迟钝。待到察觉异样,“高温杀手”已经完事,老人无法动弹。“热是全身性损害,各内脏的衰竭对老人身体来说,是雪上加霜。”蔺主任说。
孩子的抵抗力,在“高温杀手”前也相对脆弱。“处于高温环境,若不采取降温措施,孩子容易发高烧、脱水,甚至影响脏器功能。”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沈彤说,“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或吹电风扇也不行,孩子同样易发热,甚至引起哮喘。”
“热死人”是真的 空调该开就开
热射病,没听过?热衰竭,没听过?干燥综合征,还是没听过?这些你没听过的病,其实都是“高温杀手”的多面伪装。它以温度为利器,一点点削弱你的身体。昨日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这些病在厦门也曾出现。
前几年,一名送到市第一医院的解放军战士,全身脏器损坏,体温超高,性命危急。医生一问,方知战士在拉练中顶着烈日长跑。“典型的热射病,重度中暑的一种情形。那时好几个部门合作,才挽回了战士的生命。”蔺主任说。
热射病这几年少见,热衰竭去年仍有。有位80多岁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时,人已经昏迷,多个脏器衰竭。“老人独居,老城区通风不畅。天气太热,家里没开空调,老人就热病了。”蔺主任说,独自在家的老人一定要做好降温防暑,空调和风扇该用还是得用。
四种“水降温” 不是人人适用
“高温杀手”来袭,市民们想方设法“武装”。喝凉茶,买正气水,躲在房间啃西瓜,跳进泳池乱扑腾。这四种“水降温”法,最为常用。实际上,这些“水”可不是人人能用。
脾胃虚寒者,不能多喝凉茶,老人小孩也是如此。被视为“万金油”的正气水,可不是普通饮品。“一定要确定是中暑后,才能服用正气水,吃药需对症。”中山医院中医科的黄主任提醒道,“很多正气水里含有酒精,服药后请不要驾车。”西瓜,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但黄医生表示,湿气重、脾胃寒的人,要少吃西瓜。大汗淋漓后跳入游泳池,是烈日里的一大享受,受伤的是自身汗腺。“汗腺还来不及调整就被封闭了。经常如此,会造成汗腺调解功能失灵。”中山医院风湿科的周医生提醒道。
【数字】
厦门史上最高温39.2℃
1953年-2011年
厦门高温日
分布情况
●根据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候统计资料显示,厦门高温天气多发生在盛夏,以7、8月最为多发期,占总数的88%。
●高温在一天中主要发生的时间段为12:00至15:00,一般以14:00左右为多。
●厦门最高气温的历史记录是39.2℃,出现在2007年7月20日。
●近年来7月平均气温
2005年:28.3℃
2006年:28.2℃
2007年:29.6℃
2008年:27.8℃
2009年:28.5℃
2010年:28.96℃
2011年:28.0℃
2012年:28.66℃
●岛内极端最高气温
2005年:39.0℃(8月5日)
2006年:35.7℃(7月6日)
2007年:39.2℃(7月20日)
2008年:36.0℃(7月26日)
2009年:36.7℃(8月8日)
2010年:36.7℃(8月13日)
2011年:37.7℃(6月25日)
2012年:37.3℃(8月8日)
【分析】
福州为什么比厦门热?
气象专家指出,虽然副热带高压是点火的“元凶”,但“火势”的大小却受到地形地貌、绿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譬如,同样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厦门和福州就相差甚远,厦门人虽然感觉暑热难挨,但和福州人比起来却幸福多了——昨日福州市区最高气温达到了38.8℃。
专家指出,盛夏时节,闽南沿海一带刮偏西风,从内陆输送来滚滚热浪使城市气温迅速上升,但中午开始风向转为偏南,从海上来的东南风不断给沿海地带降温,这就是气象学上常说的“海陆风效应”。这也是沿海城市享有的“特权”。所以厦门虽然炎热,却没有像福州那样“火势熊熊”。
气象台报的气温偏低?
每到夏季,不少市民都会生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和气象部门报的温度有差距?气象部门会不会故意压低预报和测量到的温度?气象专家指出,实际温度和人们体感温度的差别是必然存在的。
专家介绍,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5℃。
此外,每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一样,对温度的感受也不一样。空气湿度的高低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气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