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溶血症的“熊猫血”姐妹花在她手上生还
凡为医者,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亦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济世的良善。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韩树萍就是这样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
韩树萍199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系,现为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行政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儿科学博士。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儿科、美国克罗拉多大学进修,取得美国新生儿窒息复苏上岗证及教师证,对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新生儿急重症病救治、早产儿管理、院内感染的防控、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治、营养性疾病的诊治,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
生死营救,患溶血症的“熊猫血”姐妹花在她手上生还
2011年4月30日,一位RH阴性血型妊娠妇女即将分娩。经过检查发现,产妇不仅血型罕见,且之前曾有过妊娠期间胎儿因宫内溶血反应而终止妊娠的经历,同时还伴有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等产科高危因素。韩树萍立即下令儿科医生提前做好准备。4月30日深夜1:00,静夜中的新生儿病房却毫不平静,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正在展开,医护人员正竭尽全力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一对患儿。整个抢救过程通过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的方法,准备好充足的RH阴性的O型血液来洗涤患儿体内的红细胞,术中留置一条外周动脉和一条外周静脉,用于血液的同步输入和抽出,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可控。两台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换血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患儿终于得救了。得知喜讯的患儿家属终于放下了心。
2012年春节前后,正值分娩的高峰期,由于季节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数量较其他月份有明显增长。面对增加了近一倍的工作量,韩树萍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合理安排人员,她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加班加点。除必须的专家门诊外,还利用空余时间来病房巡视,了解患儿病情,指导下级医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有时,夜间来了危重病人,她要不辞辛苦地从家赶到医院,连夜抢救,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直到患儿脱离危险。而她却顾不上休息,继续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在女儿3岁生日那天,她原本要和爱人一同带孩子去逛街,可因为一名患儿病情危重,她忙于治疗,将此事忘到了脑后。直到晚上9点,爱人带着女儿来科室找她,她才想起之前答应了幼小的孩子要抽空陪她的。
建立省内首家新生儿三级临床医疗模式,获同行高度认可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韩树萍,她不知疲倦地挽救了一个个新生命,将这些出生就被死亡触碰的孩子拉回生命的正常轨迹。在她的带领下,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建立了省内首家以优势临床技术为支撑、产儿合作的全程新生儿三级临床医疗模式,此模式得到同行的认可并在多家妇幼保健院推广。为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她结合本院实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新项目、新技术,主要有新生儿呼吸急救新技术,其中“高频叠加常频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获得南京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她采用在国外先进的新生儿复苏培训互动式教学方案,培训省内外儿科人员千余人,使学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并发症。2006年起,开展了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病人19例,其中一例基因诊断的瓜氨酸血症病儿经过抢救与随访治疗,成为我国唯一存活至今的新生儿瓜氨酸血症病例。在她的主持下,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于2009年绘制了我国第一个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提出小时胆红素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
在她的带领下,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逐年上升,截止目前,儿科抢救最小胎龄25周,最轻体重700克。2009年,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被确认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她被评定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