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附一院培训中心静脉置管新技术 有望全市推广
2013-07-01 09:21:52重庆日报admin查看次数:651
本报讯 (记者 李珩)6月30日,超声引导下结合赛丁格行PICC置管新技术培训班在重医大附一院举行,据介绍,该新技术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为患者置入导管,建立起静脉输液的“生命通道”,成功率高达96.9%。
据了解,PICC,即中心静脉置管,是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肢体中心静脉的管道。在医院肿瘤科,通常会遇到一些病人,他们胳膊上留有一个导管,这根管子就是中心静脉导管,通常在肘部的静脉穿刺进入人体的血管,直达心脏附近。
对于肿瘤化疗患者、长期需要输液和输入某些特殊药物的患者来说,这就能免除多次扎针的疼痛,以及药物外渗易引起静脉炎、皮肤溃烂等,更为重要的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上腔静脉处,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但有一个问题,皮肤下很多血管我们摸得到看不到,稍不注意穿刺就会失败。”重医大附一院副院长肖明朝说,所以此前置管成功率只有50%—60%。
“在超声引导下,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肖明朝说,在B超引导下,护士能很清晰地看到血管位置,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6.9%。此外,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避免患者活动手臂而导致导管脱落。
据悉,该新技术已在重医大附一院开展,通过培训,将有望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