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医学生必修一门医学人文课

2013-03-30 10:51:22海峡导报admin查看次数:884

如何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支招

      海峡导报讯 (记者 鲍娜 张燕娟/文 张向阳/图)“技术有,高、精、尖设备也不缺,那还缺什么,缺的就是人情味儿!”昨天上午,以“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共建医患和谐”为主题的第一期厦门慈济培训班举行开班式,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亲自授课,大讲医者应首先具备“人文情怀”。

      据介绍,为落实厦门综改方案,学习和借鉴慈济综合医院先进管理理念与经验、医疗管理及服务模式,市卫生局与台湾慈济医院合作设立了厦门慈济培训中心。昨天上午,第一期厦门慈济培训班开班,培训内容为人文课程,授课两天,参与的医护人员约有200人。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今年卫生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医学人文的建设,市医学会将以今年1月签署的《厦门慈济培训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与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合作加大推动医学人文建设力度,本次与台湾人文合作交流在大陆属于先试先行,今年内将举行四个主题培训班,构建稳固和谐的医疗环境,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人物话语

      杨叔禹:做有人情味儿的医者

      “我从医30年,感觉现在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冷了,医生的美誉度也在下降,症结究竟在哪里?”在第一期培训班的课堂上,杨叔禹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杨叔禹说,几年前,第一医院曾辞退过一名女医生。当时患者家属投诉说,老人昏迷不醒被送到急诊,可值班医生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马上安排抢救,开口第一句话是要医保卡。

      “太痛心了,一点人性都没有,完全不配做医生。”杨叔禹说,当前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检验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医生职业声誉一落千丈,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恶化,其根源就在于技术与人文的断裂。

      杨叔禹在课堂上表示,在医学生的必修课中,几乎没有一门医学人文课,人文教育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医生在临床上往往“见病不见人”,导致医患的“情感鸿沟”日益加深。他表示,厦门今后将对所有医务工作者大力开展人文精神的教育,医生应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切不可麻木不仁,须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