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不适宜老年人居住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常红 实习生董雪飞)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于今日在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蓝皮书全面回顾总结了2012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进程,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展望了2013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趋势,对推动老龄事业发展,促进老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蓝皮书指出,在老龄社会语境中,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问题”城市。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居环境、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大多数基础公共设施和建筑都是针对健康的、无残疾的群体,忽视老年群体的要求。当前环境建设中不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种种设施已逐渐显现其弊端。
按照党的十八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要求,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老年型社会的迫切要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强调,努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凸显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新理念。因此,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人性化”、“以人为本”、“年龄平等”的理念,合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应有之义,“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的建设工作开启了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第一步,然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长远发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才能打破已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长远发展应纳入新型城镇化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均衡各方利益。在战略层面上,老年宜居环境是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需要,也是实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投入层面上,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资金、土地、管理等要素应加大投入。在城乡层面上,农村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长期严重滞后于城镇发展。在执行层面上,适老改造工程面临艰巨任务,是下阶段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优先领域首先是指标体系建设。认真地研究制定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改善老年人保障水平和生活环境,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的重要保障。此外,应把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议程。在党政主导下,充分发挥各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探索各方面参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创新模式。通过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考核与评估,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创建工作规范运行,促进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管理、服务、监督,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和生活空间。
联合国提出的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的家园”。让每一位生活在城乡中的老年人都能过上有保障、有尊严、有服务的舒心生活,是建设老年宜居环境的最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