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首次发现“天冷延寿”确有科学依据
中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左艾甫)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参与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科学刊物《细胞》上发表。学者们首次发现,寒冷可直接影响基因调控。这一研究使传统观点认为低温可使人长寿有了科学依据。
两年前,华中科技大学派出两名博士生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在该校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许献忠指导下参与了这项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一起探究了动物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寿命延长是不是因为代谢下降。论文作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剑峰介绍,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实际上早就已经知道,很多冷血动物在寒冷环境中都能够成活更长时间,但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中医和一些传统保健观念也认为,北方偏冷,气温低,人的寿命就偏长。有人认为寒冷使人的体温降低,细胞分裂慢,代谢也慢。但是这些观点一直都缺乏科学依据。
这一次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温下观察到的寿命延长实际上是一个受到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中美学者此次通过一项寄生于动植物和自由生长于土壤、淡水和海水中的线虫做实验,发现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机体的基因调控程序被开启,并且这种调控程序不仅存在于线虫这样的冷血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温血动物也存在。寒冷空气激活一种在线虫神经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的受体,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信号,最终达到一个控制寿命的基因。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大都生活在亚寒带和寒带。比如说总人口只有500万人的格鲁吉亚,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两千多人。这个国家大部分地区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带的人比生活在热带的人寿命平均要长4到30岁左右。在自然界中比如海龟、蛇等冷血动物的寿命都很长,而鸡的寿命比较短就源于它的体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