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一年约353人自杀成功 自杀率低全国
162个“高危来电”只有一人失联 仙岳医院“危机热线”成效显著
厦门日报 9月12日讯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加强保护因素,唤醒生命希望”。记者昨日从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31日,该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共接到162个“高危来电”。到目前为止,这162个来电中只有一个失去随访;“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一次次成功地把想自杀的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本报记者 楚燕
网上认识“相约自杀”的朋友
男子欲轻生
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592-5395159)2008年12月18日开通,近4年来共接到23400多个电话,其中“高危来电”有162个。所谓“高危来电”,是指来电者“24小时内曾自杀过”或“可能在72小时内采取自杀行为”以及“在两周内曾自杀未遂、近期可能实施自杀计划”。“这些人处在生与死的矛盾中。危机干预的目的,就是把他们从死亡中拉回来,倾听到底发生了什么。”热线负责人吴素英说。
每一个“高危来电”,都是重点“随访”对象。唯一一个失去联系的,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他在网上认识了相约自杀的朋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当时一个人住在厦门,父母都在很远的老家。他不愿透露家里的情况,电话也停机了。”接到这个来电后,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却始终无法联系上对方。“我们只能希望他没有做什么傻事。”吴素英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
值得欣慰的是,162个“高危来电”中,有161个取得了很好的干预效果—— “我们发现,很多来电者常常会被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情感痛苦、经济问题困住,认为自己再也没办法战胜这些困难了,自己将永远不会快乐了。这时,我们会告诉他们,大多数人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会有自杀的想法,但自杀行为是不能逆转的,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厦门自杀率约十万分之十
低于全国比率
那么,厦门的自杀率究竟有多高?2010年,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曾就此做过一次大型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此前一年间,0.08%的受访者发生过自杀未遂;如果按照353万人口计算,厦门一年约有2824人自杀未遂。在国际上,有8个自杀未遂者,一般就会有一个自杀成功的人,按照这个比例,厦门一年可能有353人自杀成功。
这样算来,厦门的自杀率约为十万分之十。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小于十万分之十,为低自杀率;十万分之十到二十之间,为中等自杀率;大于十万分之二十,为高自杀率。厦门,正处在低自杀率和中等自杀率之间的临界值;不过,十万分之十的数据,已经远远低于全国自杀率水平。
如果按照自杀原因区分,国际上90%的自杀者是出于精神障碍;而在中国,这个数据则为70%。所谓精神障碍,是指抑郁症、精神分裂、失眠、酒精依赖等。
吴素英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就曾接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孕妇打来电话,工作人员发现她有重度的抑郁症状乃至自杀的倾向,于是及时联系了她的丈夫,让他们一起来做心理治疗。经过大量沟通,工作人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这名孕妇的丈夫在外忙工作,经常不在家,只能由公婆照顾她。从农村来的公婆,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不注意卫生;儿媳妇向丈夫抱怨,丈夫却不站在她这边,还认为她太势利,看不起农村来的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疏导下,这对夫妻最终解开了心结,做妻子的也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预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从事精神卫生防治工作20余年的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仙岳医院社会防治科丁丽君主任强调。
世贸跳楼事件见报
有人也想在那儿跳
丁丽君介绍,所谓预防,一是要教育,二是要干预。
教育方面,首先媒体报道的导向很重要,不要出现太多自杀的细节,因为自杀会有“模仿效应”和“明星效应”。“不久前,有媒体在报道厦门世贸商城跳楼事件时,细节描述过于详细,没过几天,就有人来电说也想在那里自杀;而张国荣自杀的那段时间,香港的自杀率也明显增高。”
其次是公众教育。从今年开始,仙岳医院除了每月定期面向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和家属开设健康教育讲座之外,又增开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讲座。每月中旬都针对一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如何管理愤怒情绪,如何预防儿童的不良行为,如何提高交流技巧等等,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案例讲解分析和现场答疑,目的就是向公众普及精神卫生常识。本月15日的讲座,主题就是帮助有自杀风险的人;此外,近日该院还开展了一场“预防自杀日”的主题义诊。
而在干预方面,有精神障碍者,必须及早寻找专业干预治疗,例如拨打干预热线等。丁丽君在接受采访中特别提到,要加强大楼、海边、农药、安眠药的安全管理。“国外高楼顶层往往会多设几道不易穿越的关卡。有时候穿越这些关卡的时间,就足以让轻生者打消念头。而对购买农药、安眠药多设一些限制,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丁主任提示说,外地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成为自杀的热门地点;厦门的一些大桥,也经常有人轻生。所以,在高楼顶楼和大桥上设置不易攀爬的护栏,显得尤其重要。
温馨提醒
假装自杀可能弄假成真
在采访中,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仙岳医院院长、我市知名医学心理专家王文强教授分析,自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首先是自杀意念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轻生倾向者往往在生与死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同时也会释放一些信号,例如与人讨论自杀、公开说“活着很无聊,你觉得是不是”之类的话;或者行为模式有明显改变,如与人长期交恶,却突然改变态度等。在这个阶段,自杀干预非常重要。
自杀决定一旦做出,轻生者开始自杀前的秘密准备,如分次购买药片、刀片、绳索等;讨论自杀方式;主动解决久拖未决的问题、债务;化解矛盾;探访所有亲朋好友等。此阶段如果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保护和治疗,可以阻止自杀实施。
如果从自杀姿态区分,有的轻生者会到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地方尝试自杀,这种人大多其实是想活下去,且往往可能通过自杀这种极端的问题解决方式从心理上获益,例如促使家庭矛盾解决、讨薪成功等;有的轻生者则会到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杀,这种人通常是真的想不开了。这些情况如被发现、自杀者被救下来的,心理学上称为自杀未遂。有的自杀者获救后会回心转意,但有的人被救后自杀念头却会更加坚决,甚至会总结经验,为什么这次没死成。这些人今后会发生更为危险的自杀,且成功率很高。对自杀未遂者,要强制性地进行保护性的治疗、加强监护,不能让轻生者自杀成功。
王文强特别提醒,还有一种“自杀”只是想做做样子,没想到弄假成真。例如想吃点安眠药吓吓人,以为剂量小没事,结果没有抢救过来——这种情况,被称为“疏忽性自杀”。“所以,自杀千万不能随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