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防治代谢性疾病 要管住嘴迈开腿

2012-06-20 11:16:20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954

   6月18日,第二届代谢性疾病鼓浪屿论坛在厦举行。论坛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主办,国内多位权威医学专家应邀参加,就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诊治代谢性疾病要有整体观

   厦门市卫生局局长、著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治专家杨叔禹介绍,以前,医生习惯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分别当作孤立的疾病来诊治,现在,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把它们当作一组疾病来对待,也就是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互为影响,医生诊治时应当有整体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高糖、高脂饮食盛行,代谢性疾病正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其中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杨叔禹建议,防治代谢性疾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运动,也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其次要注重定期体检,体检时要有整体意识,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只关注血糖变化,还要检测血压、血脂是否异常;此外要注意自我减压,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舒缓压力。

   抽检市民近四成体重超标

   市糖尿病研究所去年对我市近5000名40岁至65岁的岛内居民进行了超重率和肥胖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达到了近30%和10%,超标人群达到四成。

   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学军提醒超重和肥胖市民,只要体重减少5%-10%,就可以显著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市民应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饮食和运动)来积极减重。

   【同步】

   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落户第一医院

   记者昨日获悉,“厦门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正式落户第一医院。该中心将致力于提升厦门市内分泌代谢病的整体防治水平,最终目标是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未来3年,该中心将在以下6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1.促进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群的建立与推广,交叉融合心血管、神经内外科、泌尿外科、病理科、核医学等学科,以内分泌代谢病学科为基地,开展多中心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形成“医院-社区一体化内分泌代谢病管理模式”,建立规范有效的内分泌代谢病防、治、研一体化防治网络,实现三甲医院为龙头、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基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支撑的内分泌代谢病无缝化管理,提高疾病整体治疗率和达标率;

   3.完善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规范,并以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等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代谢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大量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和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建立相应的诊疗方案,进一步创立自己的特色;

   4.基于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开展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5.应用转换医学的理念,建立遗传分析系统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膜片钳技术平台、基因克隆与表达平台、基因诊断平台等多种科研平台,为医疗提供技术和新治疗方案;

   6.建立规范化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进修培训平台等。

   文/图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罗超

   【名片】

   第一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是福建省和厦门市医学重点专科、国家药理研究基地,本专科以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为依托、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科研带动临床,集医、教、研为一体,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高学术地位。

   糖尿病专科病房设床位24张,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学科带头人杨叔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对糖尿病的治疗见解独到,经验丰富,其精心研制的平糖浓缩胶囊系列中成药已在临床上使用10余年,疗效突出,广受好评。

   糖尿病专科借助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和葡萄糖钳夹检测系统等糖尿病诊疗新技术,利用先进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打造专业的糖尿病诊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本专科还设置了营养及运动教育室、足病工作室、眼病工作室、葡萄糖钳夹室,以及开设有脂肪肝专病门诊、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特色门诊,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

   近年来,糖尿病专科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有近20余篇科研论文发表,其中SCI论文8篇,曾获得国家及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近3年来,糖尿病专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在研经费近3000万元,并在厦门市科级局及厦门市卫生局的联合资助下,建立了“厦门市代谢性疾病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目前有1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本学科的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27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