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减肥 漂亮模特患肺结核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主任医师叶志忠(左一)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项目委员会专家做病例讲解。
结核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
■尘肺病患者
■长期抽烟或酗酒者
■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制剂者(如红斑狼疮患者)
疑似患者
■咳嗽、咳痰并伴有午后低热,症状超过2-3周以上,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
■下午、傍晚容易出汗且有发烧迹象。
家有患者如何预防
■毛巾、碗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都应煮沸消毒;
■各个房间通风换气,有条件的要用紫外线灯消毒;
■与病人密切接触时应戴口罩。
王萍是一个平面模特,谁见到她都无法将她与肺结核联系起来,她自己也不相信。医生告诉记者,由于过度热衷减肥导致免疫力低下,王萍患上了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菌已经随着血液播散了。
王萍今年26岁,当平面模特两年。因为看到其他同事都比自己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开始了减肥计划。最苛刻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身高1.75米的她,体重从原来的60公斤减至不到50公斤。
“刚开始,谁都夸我身材好。后来,谁都说我脸色不好。”王萍说,从今年1月份开始,她频繁出现头晕症状。虽然想到可能是减肥所致,但为了追求美,她仍然严格控制饭量,没想过是得病了。
今年2月初,她忽然出现了高热、咳嗽等症状,一病就是两个多星期。直到2月底,她在一位呼吸科医生的建议下拍了一张胸片。胸片显示,她的两个肺叶上全是弥漫性小结节。医生建议她立即到专科就诊。到了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检查后,医生确诊她得了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结核菌在血液中播散,假如治疗不及时,还会并发肝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到时治疗起来将更加麻烦。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及时治疗下,王萍的病情得到控制。
叶志忠介绍,过度减肥也会患上结核病,这类患者的通病都是体质偏弱、免疫力特别低下。“很多人将结核病与感冒相混淆。”他提醒,假如持续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两周以上,在服用抗炎药物后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最好能到专科医院拍一个胸片。
病灶和症状
除了毛发 全身都能感染结核
说起结核病,人们通常只会联想到肺结核。实际上,人体除了毛发、指甲等部位不会感染结核外,全身各个部位均有可能感染结核。
结核菌为什么会在肺以外的脑膜、骨头、肾等器官落脚呢?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肺科叶志忠主任医师分析,病人此前感染过结核病菌,结核病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播散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结核杆菌传播到其他部位后,可能由于患者抵抗力强被消灭掉,也有可能在局部形成一个小的病灶。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它可能就潜伏在那里,当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这些潜伏的病灶就可能发展起来。
叶志忠强调,虽然肺外结核不像肺结核一样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如咳嗽、咯血等,但也有一些可以察觉的症状,如骨头红肿、胀热,或持续低烧、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特别是曾接触过肺结核病人的人更应警惕。
高危人群
白领和学生患肺结核病例上升
叶志忠介绍,有4类人群是结核病高危人群: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尘肺病患者、长期抽烟或酗酒者、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制剂者,例如红斑狼疮患者。他说,这4类人群因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结核病。
叶志忠说,在大众人群中,10个人中就有五六个带结核病菌,一旦免疫力低下,带菌者容易发病。
据统计,一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一年中可以传染12-14名健康人。在这些被传染的人中,约三分之一可能发生肺结核病。把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对健康人群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最佳方法就是及时发现病人并隔离治疗。
另外,近年来,城市中白领、学生等人群肺结核病例明显上升。“熬夜、压力大、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了人体免疫力,结核病也盯上了这些群体。”叶志忠说,长期酗酒、使用激素类药物、慢性病患者及在不良空气环境下工作的人都是肺结核的高危人群。
“酗酒能导致胃炎、肝硬化和脑细胞萎缩,这是人所皆知的事实,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酗酒者极易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病。正常人的呼吸道有完善的生理屏障,维护着肺部的健康,经常酗酒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使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自洁作用下降,肺泡通气不良。所以预防肺结核病首先要限制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发病和预防
发现及时 95%患者可彻底治愈
叶志忠说,初次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若发现及时,95%的患者可彻底治愈。
他提醒,当家人出现咳嗽、咳痰并伴有午后低热,症状超过2-3周以上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还有在下午、傍晚容易出汗且有发烧迹象的,应及时送医院呼吸病专科检查。一旦确诊或怀疑为肺结核病,必须到指定结核病专科检查治疗。
如果发现或高度怀疑家人患肺结核,其他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病人所用的毛巾、碗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都应煮沸消毒。要做好各个房间的通风换气,有条件的要用紫外线灯消毒。要通知病人的工作单位,做好病人工作场所的物品消毒和通风换气。家人或同事在与病人密切接触时,应戴口罩。
叶志忠强调,居室与工作环境均应注意通风。曾有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患肺结核后,由于工作场所是封闭的,无法通风,最终导致科室内的四五名工作人员均患上肺结核。
现状及特点
治愈率达87%
厦门10年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1.6万多例
据厦门市疾控中心数据统计显示,自2001年以来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10年来我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000多例,传染性肺结核治愈率达87%。
近年来,我市结核病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目前结核病仍是我市发病率较高的前三位传染病之一,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流动人口发病率多一倍
近年来,我市结核病疫情呈现如下的特点:
1.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流动人口的患者约占总患者数的七成,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所占比例约为40%。流动人口总体发病率约为本地人口的两倍。
2.男性患者占比例高,约占七成,是女性患者发病数的两倍多。
3.青壮年占比例高,18-50岁的患者约占全部发病患者的八成多,特别是流动人口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
4.本地肺结核患者中,50岁以上的约占五成。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50岁以上的占六成。说明我市经过近30年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努力,青壮年的发病已明显下降并明显低于全国发病水平。
老年患者中复治比例高,约占复治患者的八成,老年患者由于服药及存在并发症等原因,医从性相对较差。
5.各种职业均有发病,但以工人、农民和家政、待业人员发病比例相对较高。
由于我市每年都有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流动人口的发病下降趋势并不明显,而本市老年人口的结核病控制问题也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更加严重,我市结核病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还很艰巨。
耐药结核病防治任务重
自2009年底在全省率先开展耐多药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我市筛查了数百名耐多药可疑者,确诊了100多名耐多药患者,其中流动人口比例占八成,本省其他地市转至我市诊断治疗的占一半。
市疾控中心为耐多药的可疑者都提供了免费的筛查和诊断,经确诊的耐多药患者给予了免费的治疗管理,总的疗程为24-36个月。
目前,已有部分患者治疗满疗程并获得治愈,累计治疗满6个月的患者痰培养阴转率也达60%以上,总体来说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少部分严重耐药,或者在诊疗前已有较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未能得到理想的疗效。因此耐药结核病的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专科介绍】
肺科实验室为患者服务百年
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有一个肺科实验室。它并不显眼,但历史却很悠久。1898年,它创办于鼓浪屿的救世医院,当时叫肺科检验室,每天检测七八十个标本,是厦门乃至闽南惟一一个长时间不间断服务的实验室。
当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做肺病、结核菌检查,全靠人工操作。工作人员只有3人,由于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工作枯燥,人员流动性也很大。
在这个检验室工作三十几年的杨医生介绍,治疗肺病首先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检验室在其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事病情诊断、临床科研、鉴别、药品试验等多项任务,“虽然条件简陋,但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在厦门乃至闽西南是最早的”。
现在的实验室宽敞干净,有细菌培养仪、离心机、高质量显微镜等,这些都是搬迁到杏林以后专门配备的。细菌培养仪每次可以培养120多个标本,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能快速诊断病况,极大方便了患者。如今,实验室已经达到国家安全生物二级标准。杨医生说:“以前每天只能做一二十份标本,如今每天可做上百份。”
叶志忠介绍,杏林分院肺科专门设立一层隔离病房给结核病患者治疗使用。50名医务工作者全部经过专业的结核病专科防治培训。这里有独立的结核病细菌实验室,能对所有痰涂片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药物过敏性实验和菌型鉴定。
厦门结核病防治项目组每月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召开工作例会和专家研讨会,讨论患者诊断和纳入治疗的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督导患者管理的落实情况。对治疗满3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