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假期结束孩子患上开学焦虑症

2012-03-01 10:03:51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814

   作息没有规律、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精神……对于结束假期返校上课的同学来说,假期综合征让上学变成了一件烦心事。思明区人口计生局、计生协会关注到,中小学开学不到一个月,不少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在本期的“健康连线”中,特邀厦门市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和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为学生和家长们来支招。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邵海燕

   现象:

   开学了还惦记着游戏

   张先生说,早在开学的前几天,便开始矫正女儿晚睡晚起的习惯,结果是闹钟平均五分钟响一次,还是赖床起不来。

   何女士介绍,在刚开学期间,儿子明显不适应,除了担心作业以外,还会惦记电视剧的内容或者电脑里的游戏等。

   仙岳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进东说,学生容易出现的开学焦虑症,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就跟长假过后家长们也不乐意上班一样,假期过后学生的心理反差也同样很大。他们年龄毕竟小,自身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家人和老师的关注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对策:

   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陈进东提醒家长,长假过后,部分学生面对上学会出现恐惧或者焦虑等情绪,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调整适应,一般21天为一个周期,但大多数学生在7天后便逐步适应。建议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对于一些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学生,家长可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带孩子外出活动,例如打球或爬山等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家里要营造平静的学习气氛,环境要尽量从嘈杂恢复安静,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秩序。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调整好生活作息,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千万不能一边自己在家看电视,一边要求孩子按时睡觉。

   【相关新闻】

   父母意志力不强 管不住3岁男童

   小明(化名)刚满3岁,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们不赞成打骂孩子,但实在是管教不了他,一旦不满足他,他便满地打滚,特别是人多时,我们只得一再妥协,结果他越来越不听话。”小明妈显得很无奈,抱怨说,每次都是他取胜。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说,这是父母的意志力还没小孩坚强,孩子是典型的情绪障碍中的对立违抗,教养困难。当他一次得逞后,就会得寸进尺,如果任其发展,进入小学后,孩子还会试着挑战权威,为让老师满足自己各种不合理要求,与老师唱“对台戏”,到时再控制就很困难。

   王文强提醒,对于对立违抗的孩子,6岁前很容易控制,但早期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只以为孩子闹情绪,直到上学后才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不管他哭闹多久。

   大人过度保护 4岁男童患分离障碍

   4岁的豆豆(化名)刚上幼儿园,让家里人头疼的是,去年从送进幼儿园开始就不停哭闹,一哭就是一上午,妈妈原本以为哭哭就没事了,没想到的是不仅哭闹不止,还不吃饭,晚上回家也不睡觉。爷爷奶奶看见孙子哭得可怜,只能让他上两天停一天,没想到他更不想去幼儿园了,只要是去幼儿园,就开始哭闹,甚至在幼儿园里出现呕吐症状,持续了一个月之后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带他到医院,看看孩子是出了什么毛病。

   陈进东接诊发现,豆豆是患上了分离障碍。原来,他是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带大的,四个大人平时对他呵护有加,人家的孩子在地上玩游戏,他们则是抱着豆豆在一旁观看,不让他参与,怕孩子们之间奔跑让他摔跤、受伤,久而久之,他胆子小得不行,也不愿和其他孩子玩耍。

   陈进东说,儿童在3岁左右,容易出现从家庭向社会转移时产生的“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指儿童与他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依恋对象多是患者母亲,也可能是祖父母等其他抚养者或照管者。幼儿时期胆怯敏感或过分依赖者易产生这种情绪障碍。家庭因素和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小孩过度保护或过分严格苛求、态度粗暴等都可能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

   家长工作忙关心少 13岁女孩举刀自残

   13岁的小雅(化名)是闽北人,出生时父母在厦门打工,母亲担心隔代抚养问题多,执意将孩子带到厦门。因两口子工作繁忙,小雅3岁前几乎都被锁在家中,中途请人到家里给她喂两餐。起初,她反抗,不停地哭闹要妈妈,可后来慢慢习惯不再哭闹,还被妈妈认为是懂事听话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物质条件上,父母尽量满足小雅,可她的成绩却总是班上倒数,而且相当不合群,老师称无法与其交流,而略显叛逆的她更是与父母没有话讲,父亲也因她不听话而用皮鞭抽她,直到小雅拿刀划自己的手腕被妈妈发现,才将其送至仙岳医院求诊。

   陈进东介绍,小雅的母亲意识到隔代抚养有问题,但却缺乏最起码的教育常识,错将幼小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父母对孩子情感上付出得少,只注重物质条件的给予,却对孩子学习成绩有过高的期望,当孩子叛逆时,没及时沟通,又以武力解决,加速了孩子心理障碍,于是产生过激行为。

   【专家观点】

   家长的教育方式是致病主因

   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分析,如今家庭结构多是“三代人”,很多“独一代”其实是被动成长,被家人催着结婚生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还未真正建立。由于两代人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不同,父母管得严,祖父母管得松,导致“独二代”在两代中找平衡,过分被娇宠,造成性格缺陷。

   关爱不等于溺爱,严格不等于专制,放手不等于放任。家长是作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存在者,并不是保护者、救生员,不能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都管,什么都干预,代替孩子解决人际冲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另外,家长还应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孩子因人而异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还应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多种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82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