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您有安排体检吗?
健康管理专家提醒:定期体检可花小钱防未病,市民应走出健康体检三大误区
本报讯 (记者 马力 通讯员 陈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厦门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部主任周莉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广大市民,新的一年切莫忽视健康体检,因为定期参加健康体检,不仅能花小钱防未病,还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她表示,目前不少厦门市民对健康体检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应尽快走出健康体检的三大误区。
误区1
没有症状无需体检
许多人认为,自己身体没什么症状用不着去体检。其实,从年轻时就开始做健康体检,才更符合“早期”发现的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莉主任说,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无症状疾病,比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硬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基础。因为此病无自觉症状,升高的血脂就像看不见的蛀虫,悄无声息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隐性冠心病也无症状,但可突然发病,甚至可发生无痛性急性心梗而猝死;肝血管瘤和肝、肾囊肿等,80%的病人无症状,但当外力撞击病变局部时,可发生瘤体或囊肿破裂,而导致急腹症危及生命。而通过体检,对发现的无症状疾病,可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以免疾病恶化;对原来就患有的疾病,了解了目前情况,如果病情加重,可采取针对性治疗;如果病情稳定,可继续动态观察。体检未发现疾病,也可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35岁之前,最好两年体检一次;35-50岁,最好一年体检一次;超过50岁,最好一年体检两次。如果已经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还应做定期检查。
误区2
体检内容越多越好
体检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针对年龄有所区分侧重。周莉主任说,一般20岁以后就要定期测血压,30岁以上定期测血脂,40岁以上定期测血糖。而如果有这些病的家族史和这些病的风险因素者就应尽早开始定期检查。
目前我市亚健康群体以40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是我市五大常见的亚健康病症,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合理、运动量不足、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引起。因此工作、生活紧张者应考虑高血压,体胖、营养过剩者应考虑高血脂,年老体胖者应考虑糖尿病等。
妇女在20岁以后应由专科医生每3年查一次乳房,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检查一次,以排除乳腺癌。已婚妇女应由专科医生每3年查一次宫颈刮片,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检查一次,以排除宫颈癌。建议男性从四五十岁开始每年检查一次前列腺,包括肛门指检及抽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因为男性癌症中前列腺癌是名列前茅的。
此外,体检中应包括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癌,以及抽血测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B超检查肝、胆、脾、胰、肾、前列腺、子宫、附件以排除各脏器疾患,常规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疾病等。
误区3
体检结果没问题就无所顾忌
许多人在一次体检后看到自己身体一切正常,就以为万事大吉,继之是不知疲倦地工作及不思后果地酗酒、抽烟,放松了对自己身体的“监管”,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周莉主任说,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结果并不具有长期意义,特别是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发展速度快,且症状不明显,很难让人察觉。因此,健康体检完毕取到报告后,应请有关专家帮助解读体检报告书,认真对待体检报告书中的建议,对异常情况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测复查,以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