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话补:冬至调补 因体质而为
12月22日冬至。
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冬至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节气。
博客迷罗说,冬至的养生就像每个人怀孩子,内心窃喜又小心翼翼。大家都来做回“准妈妈”吧,把自己调到孕妇的状态上,用心去孕育腹中真阳,怀着喜悦静待一种新生之力,在体内渐渐的萌生、发育、长大,待到来年春暖时,你就收获了自己的新生和健康。
本期专题,请认真用心阅读,因为它关系着您和家人明年的状态,甚至一生的健康哦。
【人物名片】
陈一斌 厦门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16年,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独立见解。
冬至调补 因体质而为
厦门中医院脾胃专家冬至话补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中最重要的养生日子,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段。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厦门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一斌。
陈副主任说,民间谚语曰:“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明冬至是进补的好时机。
冬至进补也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为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应依人的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调补,不可盲目。属于阳虚与阴虚体质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冬至的调补食材和形式。
阳虚体质的表现形式
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尤其是腰部、背部、腹部和四肢特别怕冷,大便稀溏,受寒后易腹泻,甚至半夜腹泻,小便清长,排尿频繁;或夜间多尿;甚至性欲衰退,男性遗精,易阳萎、早泄,女性白带清稀,月经减少;并可见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
阳虚体质的调养建议
阳虚体质的饮食养生原则:忌食生冷,多吃温热食物。
食物方面可选择温热之性的食材煲汤:如天上飞的飞禽,像鸽子肉、麻雀肉、鸡肉等,地上走的动物,像羊肉、狗肉、鹿肉等。
食材方面:干姜、肉桂、丁香、桂圆、茴香、胡椒、砂仁、草豆蔻、花椒、红参等。
药物方面,可用鹿茸粉,每日2-3克冲服,其中鹿茸中的细茸补肾,治疗肾阳虚;粗茸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
饮品方面:制作姜糖饮、姜枣饮等。用生姜加水烧开后,再加入红糖即可饮用,或者生姜加几粒红枣烧开饮用。另外多喝羊奶,少喝酸奶、豆浆。
阳虚、气虚体质者经常喝些粥,不仅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
■推荐■
①高良姜粥:高良姜15g为末,粳米100g,水2000ml,煎高良姜至1500ml,去渣下米煮粥服。
②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葱,米醋适量,姜、米共煮,粥将熟时下葱醋,热食之。
③吴萸粥:吴茱萸末3g,葱白5寸,粳米50g,先煮米成粥,煮熟后加入吴茱萸末及葱,趁热食之。
阴虚体质的表现形式
阴虚体质多为体形瘦长者。表现主要口燥咽干、心中烦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少、多喜冷饮,或见面色潮红,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皮肤偏干,头晕耳鸣。
阴虚体质的调养建议
阴虚体质的饮食养生原则:不宜吃燥热的、辛辣的、香浓的食物,特别不宜吃油炸煎炒的食物。
食物方面:可以选择水里游的,如鲤鱼、甲鱼、海参、海蛎、鸭肉等。
药材方面:煲汤等可选用西洋参、百合、北沙参、地黄、何首乌、白芍、麦门冬、天门冬、石斛、玉竹、黄精、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玄参等。
饮品方面:银耳、燕窝。也可用旱莲草、女贞子、沙参、麦冬、玉竹、百合、枸杞子、桑葚等泡水喝。特别是莲藕,新鲜的脆藕,如果稍微老一些,比较老,比较面,即补脾胃比较好。新鲜的藕汁既清热,又养阴。再有一些粥,也能滋阴润燥。
■推荐■
①阿胶粥:阿胶30g,炒令黄燥,为末,取糯米煮粥,下阿胶末食之。
②天门冬粥:天门冬30g,白米50g,煮粥食用。
全家体质不同选择平补
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但是许多时候一家人体质差异大,在冬至前后煲汤调补时建议选择平补。
冬至平补食材配合鸡鸭煲汤效果也很好。
■平补食材推荐■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主治脾胃气虚。
“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四味),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厦门四神汤”(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四味),温补脾胃止泻。
冬至饮食调补其实只是养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坚持适当的运动。涂福音教授曾指出“脾贵在运而不在补”,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需要在气机通畅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强调动补结合,补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