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揭开血站神秘面纱:一袋血要三遍检测

2011-12-21 10:16:22厦门晚报admin查看次数:1258

▲在4℃条件下进行血液滤除白细胞的操作。

   血液如何采集?市民献的血液送到血站后如何检测和制备?报废血液如何处理?为何无偿献血,有偿收费?

   16日,厦门市中心血站开展 “走进血站,感知无偿献血”——“血站开放日”活动。数十名献血单位代表和献血者走进血站,了解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全过程。血站站长陈长荣还现场解答市民疑问。

   9个项目3遍检测比国家规定多一遍

   “无偿献血采集回来的血液是不能直接用于患者的。”血液工作人员说。市民捐出的血叫全血,在过滤掉血液中的白细胞后,通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分离之后血浆与红细胞分装两个袋子,装有红细胞的袋子(即“红细胞悬液”)先存放于待检冰箱,而被分离后的血浆则要先放到零下40℃的速冻机中快速冷冻,再存入待检测冷库(零下20℃以下)冰冻保存。整个成分制备过程大约需要3个小时。采血时,工作人员另外单独留取的两小试管血液则用于血液检测。

   为了确保血液安全,按国家要求,血站要用两种试剂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两遍检测,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必要的检测,如ABO血型、RhD血型等项目。厦门市中心血站站长陈长荣告诉记者,我市中心血站在两遍检测中有一次使用进口试剂,大大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

   “除按国家规定对血液检测两遍外,厦门血站还增加了抗HTL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检测和血液核酸检测。”陈长荣说,这些检测在国外是常规的血筛项目,但在国内没有规定,我市在血液的安全检测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更早发现血液中是否存在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将检测病毒的“窗口期”缩短一半以上,提高血液安全性。这意味着,在我市,一袋血要经过3遍检测,检测完一袋血的时间最短需要6个多小时。

   报废血浆流向何处?

   红细胞的保质期为35天,血小板5天,血浆可以达到5年。那么报废的血液是如何处理的呢?

   陈长荣说,检测合格的血液制品经过质管科最后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在临床使用。而检验不合格或者过期的报废血液制品都会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交由相关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厦门市中心血站在血液的使用和处理上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基本没有过期报废的现象。血站主要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制定采血计划,血库一直都保持动态平衡,血液的采集和使用控制在两周内。”

   我市血液供求总体平衡

   随着我市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手术量不断增加、用血量大幅攀升,临床用血量年比增加20-30%。目前我市每年需要4-5万人无偿献血、捐献机采血小板才能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献血的年龄规定为18-55岁。陈长荣介绍,目前我市献血的主力主要为市民和外来打工人员。30岁以下献血者占65%,年龄段较年轻。

   陈长荣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我市血液供求总体平衡,部分季节存在个别血型偏型。例如今年10月,临床O型病人较多,街头流动献血车采集的O型血不够使用。“我们平时主要靠街头献血车采血,年底天气寒冷,街头流动人员少,所以年底最困难。希望社会团体、爱心单位积极组织献血活动,共同努力,以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虽然参加很多次无偿献血,但还是第一次真正走进市中心血站的“心脏”。市民邱先生说,从来不知道一袋血液要经过那么多的检验程序才算合格,真是不容易啊。多位市民在参观后都表示:“经过这次开放日让我们大开眼界,了解了更多献血知识,对于厦门市中心血站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者 刘蓉 实习生 吕倩玲 通讯员 王宇征

   释疑

   为什么无偿献血,有偿使用?

   为什么血站号召市民无偿献血,但是患者用血时却要交费,收这笔钱是否合理?

   陈长荣站长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用血为什么要收费的问题。医疗用血就跟自来水需要经过过滤、消毒、运输才能到达居民家中一样,捐出来的血液需经过分离、检验等诸多流程,才能最终输入病人体内。陈长荣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相关规定,血液本身没有费用,即使病人没有献过血,血液也是无偿提供,而用血时收取的费用实际上是血液在采集、检验、分离、储存等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费,这些费用是需要用血者承担的。

   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产生的成本费用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产生于血站,即“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等”;另一部分产生于医院,即“配血费”、“储血费”等。对血站收取的费用,我市目前执行的是省物价局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

   “厦门血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血站从医院收回的所有血费全部上缴国库,而血站的预算费用每年由财政预算拨款。”陈长荣说,其实一袋血的处理费用远远超过了向市民收取的费用,高出的部分都是由政府买单。

   倡导

   提倡捐献成分血

   成分献血是应用自动化的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中获得某一种成分的无偿献血行为。捐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血浆、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目前国内开展最多的是机采血小板。

   陈长荣说,一位血小板捐献者便可以向病人提供1-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5-10位献血者各捐献400毫升全血提取的血小板量。所以捐血小板不但快捷有效,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病人因为输入多人份血小板产生的副作用。“这种方式采集的血小板浓度高、纯度好,减少了交叉感染疾病的几率。而且,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血小板在正常人体血循环中的平均寿命是10天,每天都有10%以上的血小板衰老死亡,又有相应的血小板生成。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目前血小板捐献者还不算多,用血量又不断增长,供应比较紧张。主要是因为市民对血小板捐献还不够了解。有人担心捐献血小板对身体有害,其实献血小板比献全血恢复得更快,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在捐献后48小时内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

   一般献400毫升全血耗时约五六分钟,献血间隔要半年。捐献血小板间隔只需4周,但每次需耗时60-90分钟。陈长荣认为,献血耗时较长也是成分血捐献者招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要捐血小板,岛内只能到中心血站,岛外要到集美第二医院爱心献血屋。

   【误区】

   误区一

   献血对身体有害

   献血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更不会伤“元气”。献全血的时间间隔规定是6个月,人体每天约有40毫升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生成。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身体血量的5%—10%。献血后,人体也会自动将原来储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对于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一般1-2个小时后就得到补充,血浆蛋白质则可在一天左右得到补充,而红细胞的恢复时间大约需要两周。

   误区二

   经常献血会上瘾

   献血对人体是一个刺激,会促使血液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加快血细胞的生成,但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加强只是一段时间的。人体内部血液存在动态平衡,并不会因为献血而被破坏,在没有失血或献血的情况下,血细胞的生成仍会像平时一样,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一直是处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不可能造成血管发胀或出现其他不适的感觉。

   误区三

   病人输用亲属血液最安全

   亲属之间(主要是指有基因遗传关系的亲属,即:父母亲及所生子女)不提倡互助输血,特别是长期进行肿瘤化疗放疗的病人、孕妇、新生儿等免疫力低下的人。因为直系亲属间染色体一般为整段遗传,因此他们之间的单倍型基因一般是相同的。如果他们之间产生供、受血之间的关系,发生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性比非直系亲属间的输血大几十倍。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有效疗法,为保险起见,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其次,可以选择经γ射线辐照过的辐照血液制品。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6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