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小巧套扎器轻松搞定消化道出血

2011-11-24 10:37:56厦门日报admin查看次数:1195

在福建省消化内镜大会上,由厦门医生发明的这一装置引起广泛关注

 刘明主任正在为病人做消化内镜治疗。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高树灼

   消化内镜以其直观逼真、精准、微创等优势,正在“撼动”外科手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领域的重要地位。目前,消化内镜已成为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止血率高,创伤小,明显优于传统的药物止血和外科手术止血。

   在近日召开的2011福建省第九次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刘明主任独立研发的“一次性使用新型气动式套扎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有了这个小小的套扎器,医生运用消化内镜治疗消化道出血更加得心应手。

   此次大会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承办。会议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金震东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杨爱明教授亲临授课。

   用消化内镜,止血率高达95%

   谈及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诊治领域的应用,刘明博士深有体会。“在消化内科病房,有时候约1/4的患者都是消化道出血。传统的药物止血有点像‘瞎子摸象’,医生只能凭经验大致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用药没有针对性;外科手术探查及治疗出血病灶,创伤往往太大。现在,医生只要将细如烟棒的内镜伸入患者消化道,就像有一对眼睛在里面巡视,出血的部位、原因,病灶大小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治疗,还能清楚地判断治疗效果及其日后的恢复情况。”

   出血部位明确后,医生就可以马上运用各种内镜止血技术实施止血治疗,如:对出血部位喷洒止血药物、直接注射药物,或用氩气刀、钛夹止血,也可用套扎器直接套扎出血的血管来止血。刘明告诉记者,内镜的应用使得消化道出血的止血率大幅提升,止血率可高达95%以上。

   新型套扎器,由厦门医生发明

   在这次学术大会上,消化内镜止血的众多“武器”纷纷亮相,其中,刘明主任介绍的套扎器颇为引人注目。

   刘明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了解到套扎器的使用,后经潜心研究,独立研发了“一次性使用新型气动式套扎器”,并在1998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现已通过临床验证,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正式上市,在国内推广。

   通俗地说,它是一个安装在内镜前端能把特制的小橡皮圈发射出去的小巧释放装置。内镜下止血时,医生一推注射针筒,橡皮圈就蹦出来套住出血部位,同时收缩,牢牢扎住病灶,最终病变被勒绞缺血而死。皮圈一般几天后会自行脱落,随大便排出体外。与进口的传统型线拉式套扎器相比,刘明主任的这种套扎器显然应用更灵活、简便和实用。

   目前,此项专利技术已经在厦门和漳州等地多家医院初步成功试用。刘明本人已运用此项技术为500多名患者进行了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套扎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据悉,这种套扎器共有十几种用途,除了止血,还可用于套扎切除各类消化道息肉、消化道粘膜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及直径小于1厘米的各种消化道间质瘤、痔疮等。

   【链接】

   不开刀也能治疗消化道肿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在闽西南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2010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联合成立“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联合基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内镜中心,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疗量居全国首位。基地揭牌后,上海的专家定期到厦门指导消化内镜诊疗工作,患者在厦门就可以享受到国内一流内镜专家的服务,免去了赴外地就医奔波之苦。

   第一医院消化內镜诊疗部于1981年在厦门最早成立。主要开展食管胃结肠疾病的常规内镜检查、色素内镜检查,以及各种消化道疾病和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技术以及超声内镜诊治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率先在我省和我市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及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和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等先进内镜治疗技术。随着单气囊小肠镜的引入和推广应用,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和治疗已成系列,消化道诊治已无盲区。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58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