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毫米小胶圈 消除食管内静脉曲张
【编者按】
12日,2011福建省第九次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超声内镜及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疗规范与进展研讨会在厦门隆重召开,大会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两百余位消化内镜专家与会,共同研讨消化内镜最新诊疗技术和应用。会议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副主任金震东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杨爱明教授亲临指导讲课。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刘明主任在会上介绍他独立研发的专利产品“一次性使用新型气动式套扎器”。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一名45岁的男性肝硬化患者,有十几年慢性肝病史。由于并发食管静脉曲张,从4年前开始常常呕血。多次住院内科治疗止血无效后,他不得不接受了外科手术,结扎了胃部的血管,并把脾脏切除。术后两年,这名患者再次出现吐血症状,所有方法用尽了,都无法止血,又无法切除食管内曲张的静脉。后来,患者找到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明。
套扎器让曲张的血管坏死
刘明接诊后经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的食管内布满四五条蓝色蚯蚓状的曲张静脉,表面布满红色血点。他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一次性使用新型气动式套扎器”,往每条血管上套了四个套扎器,总共套了16个,之后再无出现出血病症,一段时间后,为了巩固治疗,再追加套扎加了8个套扎圈。术后至今5年,未再复发。
刘明说,放在患者体内的套扎圈,3天后会自行脱落,随大便排出体外。这些套扎器直径包括外围也就1厘米,内围只有两毫米。
刘明说,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 会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发生食管或者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死亡,使用套扎术后,因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大幅降低。即便复发,也只是小血管出血,对生命不会造成大影响。
套扎术患者不需要住院
目前,这项内镜下套扎术是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内镜治疗方法。早在1998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目前已经通过临床验证,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可正式上市,首先在国内推广。现在此项技术已经在厦门和漳州等地多家医院初步成功试用,刘明已运用此项技术为500余名患者进行了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套扎治疗,均获良效。
对于自己的这些专利技术发明的缘由,刘明告诉记者,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些年消化道肿瘤有逐年增多趋势,主要好发于食管、胃和结肠。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应用和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如各种息肉、增生等可被及时发现。但是,若不及时处理,许多早期为良性的病变也可能转变为癌症。这些早期的癌前病变被查出来时,往往体积比较小、生长的深度比较浅,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和穿孔等),而且一般需要住院治疗。
刘明试着寻求一种更加简便易行而且价格更为低廉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独立研发出一种“新型气动式套扎器”,并成功地运用在临床上。有了这个小小套扎器,医生可以对发现的消化道小肿瘤等小病灶即刻实行套扎治疗。这种手术一般几分钟就能完成,而且不需要住院,既不需做复杂的术前准备,也不需要进行长期的术后服药治疗,费用大幅度降低。据悉,该套扎器还可用于治疗小动脉性出血和痔疮等十多种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