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精蛋白”短缺缘于“利”太薄
海峡名医网讯 新华网北京电 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在用的“鱼精蛋白”,算得上心脏病手术最普通的常用药。然而,近期这种一支售价10余元的药突然“缺货”,导致部分医院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停滞”。面向如此大病患人群的“救命药”,为何出现全国大面积缺货?“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因为制药工艺要求很高,全国只有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目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记者调查发现,“鱼精蛋白”缺货除了原料供应短缺以外,“鱼精蛋白”的价格长期不变,利润较低,也是妨碍其正常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原因。
类似“鱼精蛋白”这样供应告急的临床常用药并非个案。仅以心脏手术为例,除了“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和防止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包括与“鱼精蛋白”搭配使用的肝素,近年来都曾出现过比较严重的缺货现象。这些药品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价格比较便宜,如“罂粟碱”每支只要几块钱。
记者调查发现,药品市场还有部分“常用价廉药”在医院和药店都难觅踪影,比如甘草片、胃舒平、黄连素、酵母片(食母生)等。
有关人士认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录的绝大多数是普通药、常用药,实行政府定价,长期以来价格很少调整,并成为近年来国家药品降价的主要对象,因而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结果导致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常用药悄然消失。“鱼精蛋白”短缺问题更深层次折射出公共卫生监管体系残缺。因此,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生产、销售者有钱赚。只有这样,才能让“鱼精蛋白”等“好用价廉药”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