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藏在脑中的不定时炸弹
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微创“拆弹”损伤更小恢复更快
脑动脉瘤是成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突发头痛病史的高危人群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丧失治疗的最佳时机,产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前阵子,刘女士和女儿因偶感头晕到医院做检查。女儿一切正常,刘女士的情况却令全家人很担心——她的颈内动脉长出了一颗很大的动脉瘤。幸运的是,这颗动脉瘤的一半长在颅骨内,没有破裂,可再发展下去,瘤子可能随时会破裂出血。刘女士赶紧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科室派出精干力量,在王占祥主任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实施微创手术为刘女士“拆除”了脑内的这个“不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是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经血流长期冲击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而产生,就像动脉上长出了气球样的“瘤子”。未破裂的小动脉瘤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动脉瘤变大,可能对脑组织或临近神经产生压迫,导致头痛、眼睑下垂、四肢麻木无力,眼球活动、视野、记忆、语言障碍,癫痫发作等。若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通常突然剧烈头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视物模糊、畏光或烦躁、偏瘫、意识障碍等中风症状。脑动脉瘤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为20%-40%。幸存下来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快会发生第二次出血,死亡率高达60%-80%。因此,脑动脉瘤被称为“埋藏在脑中的不定时炸弹”。
在脑血管意外中,脑动脉瘤引起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尤以女性多见。脑动脉瘤最常发生于30-60岁的人群。在我国,10个接受治疗的动脉瘤患者中有9个是破裂后才就医的,且多数因病情过重而失去治疗机会或留下严重残疾。而在发达国家,大多数患者是在动脉瘤未破裂时就及时发现并接受了治疗,术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马永会博士介绍,通过“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来进行脑部血管检查,就能明确是否有动脉瘤。发现动脉瘤后,可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炸弹”,也就是介入疗法或者血管内栓塞技术。手术时只需要在患者大腿根部用针穿一个小口,将精细的导管和导丝插入脑动脉瘤内,通过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等逐步填塞动脉瘤腔,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目的。微创治疗脑动脉瘤创伤小、恢复快,正逐渐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证实,微创手术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95%以上的动脉瘤都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治疗。
【专家名片】
方耀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厦门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厦门市较早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擅长颅脑损伤、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病的诊治,特别是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马永会: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微创治疗和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脑血管病的诊断及血管内微创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陈四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脑动脉瘤、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狭窄及脑梗塞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