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脑肿瘤可“量身定做”方案
海峡名医网讯 一提起肿瘤,人们难免心生恐惧,长在脑部的肿瘤,更令人胆寒。颅脑神经密布,主管着运动、感觉、语言、记忆等重要功能,所以,手术切除肿瘤时,除了尽可能切干净,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而且,同样的脑肿瘤,位置不同,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要求医生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专业治疗组先后开展了光动力治疗恶性脑肿瘤、碘125间质内放射治疗恶性脑肿瘤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同时还开展了颅底肿瘤、脑干肿瘤等难治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拥有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医疗设备,同时设有先进的神经外科专用重症监护病房(NICU),配备国内一流的生命监护和支持系统,可以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护与治疗,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巴掌“拍”出一个脑瘤
前阵子,刘先生喝酒喝多了跟邻桌的人斗嘴,对方当场给他一巴掌。刘先生悻悻然回了家,家人不放心,带他去做脑部CT检查,这一查可吓坏了一家人——他的脑顶叶长了个胶质瘤!如果不是挨了巴掌想到做检查,这个胶质瘤不知还要在他脑袋里长多久。
必须尽快切除肿瘤。可是,顶叶是支配人体手脚活动的“司令部”,在这个部位手术摘除肿瘤得冒很大风险,稍有偏差,瘫痪、癫痫就会接踵而来。全家人犹豫再三,最后下定决心到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王占祥主任医师、薛伟明副主任医师为刘先生安排了全面检查。神经外科肿瘤专业组的医生反复讨论,决定为其实施神经导航辅助下锁孔手术。手术当天,医生护士把一大堆仪器搬进手术室,都是些用来帮忙定位的导航机器和显微镜。手术开始了,医生在患者颅骨上开了个3cm×3cm的“小窗口”,紧接着打开脑硬膜,脑组织顿时暴露出来。接下来是关键的“定位”操作——医生把双极电极放置在脑皮层表面,给予电流刺激,观察多通道肌电记录仪的变化,以鉴定运动区皮层,确保术中不伤及无辜,同时结合神经导航精确确定肿瘤边界和手术切除范围,再加上神经电生理的保驾护航,最大限度地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术后,刘先生的身体依旧活动自如,说明脑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术后1周,刘先生就下床活动了。医生还根据刘先生肿瘤的病理性质分析为其制定了详尽的放化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脑瘤效果更好
胶质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刘先生只是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诊的众多胶质瘤患者中的一位。据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肿瘤诊治专业组率先在闽西南开展了胶质瘤的个体化诊疗,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极大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学相关科学的快速发展,胶质瘤正从传统的、相对单一的治疗方式向个体化的治疗模式转变,不同个体的胶质瘤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通过快速描绘肿瘤的基因特征和蛋白表达谱甚至筛选胶质瘤干细胞,对不同患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肿瘤诊治专业组与医院相关学科通力合作,不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手术治疗,还提供个体化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
【医生名片】
>>王占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厦门市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市首批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擅长脑肿瘤的微创显微外科治疗,癫痫外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恶性脑肿瘤基因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薛伟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在颅内肿瘤的微创显微手术、恶性脑肿瘤的综合治疗上经验丰富。先后参与开展了光动力治疗恶性脑肿瘤、碘125间质内放射治疗恶性脑肿瘤、神经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等多项新业务、新技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姜月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擅长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尤其是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各种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脊髓疾病及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