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卫生医改 >> 查看内容

“二消一防五早” 预防登革热

2011-07-25 10:18:57海峡名医网admin查看次数:1022

    登革热病毒由伊蚊传播,如今正值盛夏,我市蚊虫密度较高,卫生部门提醒市民做好预防措施,在灭蚊的同时注重个人防护。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此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如登革热病人的血液)接触1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至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登革热病毒只通过蚊叮传播,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本病潜伏期5-8天,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体征有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入夏以来,我市受气温、湿度等因素影响,局部地区蚊虫密度较入夏以前上升明显,我市地理位置特殊,与东南亚、台湾等登革热流行地区地理位置接近,人员相互来往频繁,存在输入登革热病例的可能。

    卫生部门表示,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只要广大市民能够做到“二消、一防、五早”,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消除各种蚊虫孳生地。旧轮胎、废旧缸罐、盆景、饮料瓶等有积水的地方是蚊虫的“乐园”,也是登革热传播流行的“定时炸弹”,提醒市民多多“翻盆倒罐”,消除积水。

    消灭成蚊。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约半小时到2个小时左右开展灭蚊效果最好,可选择高效低毒如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进行喷洒杀灭成蚊。

    做好个人防护。夏季在室外活动时应穿浅色长袖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油,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

    处理病例,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2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