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上的“全能”医生
19岁时成为海岛医生,此后倾情服务岛上居民近40年;如今,已经59岁的她,每天仍在为村民的健康而奔波。从双十年华到年近花甲,她的付出,让乡亲们病有所医,让2000多个新生命平安降临这个世界。她,就是浙江省玉环县海山乡卫生院院长吴棣梅。
“全年无休”的医生
1971年,吴棣梅获得去玉环县卫生进修学校学习的机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妇幼保健专业。第二年,同学们都留在县城工作,她却回到海山乡,成为这里的第一位妇科医生。“海岛妇女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我不回去不行!”
虹田村66岁的村民吴昌花说:“吴医生是‘全年制’医生。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她随叫随到。对她来说,一天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一年365天都是工作日。”
1982年12月,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凌晨1时多,已经熟睡的吴棣梅迷糊中听到有人气喘吁吁地在喊她的名字。
“我儿媳妇产后胎盘下不来,快去救救她!”求救的是茅坦岛村民余银林。吴棣梅立即穿上棉袄、提起出诊箱,和余银林一路跑着赶去虹头基码头坐船过海。
然而,当她们跑到码头时,潮水已经退去,余银林刚才划过来的小舢板搁浅在滩涂上。一想到产妇和孩子的安全,吴棣梅什么都顾不上了,抬脚踩进冰冷的滩涂,在淤泥中踉踉跄跄地走了近10分钟才坐上船。
幸好及时赶到,经过40多分钟的抢救,母子平安。此时,吴棣梅满是淤泥的双脚已冻得失去知觉。
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有一年的大年初九,她一晚上连续为3户人家接生,彻夜未眠,全部母子平安;1994年刮台风,为了给产妇接生,她不顾齐胸深的水,扶着墙壁前行,及时赶到,救下了母子……
科科都看的医生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可最初只学了妇幼课程的她,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位老人上消化道出血,大口吐血。尽管吴棣梅想尽了办法,仍无法有效处理,老人在转送县医院的途中去世了。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吴棣梅。后来,吴棣梅买来内科、外科、小儿科、药剂、发病机理、用药途径等方面的书籍,勤奋自学,成了什么病都能看的医生。岛上凡有村民生病,她基本能对症治疗。实在无法治疗的突发重症患者,也能够进行早期处理之后再转院,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记者在茅坦岛上采访时看到,一位村民挽起裤脚让吴棣梅看伤口,一位老太太请她看腰疼病……一会儿工夫,她把外科、内科、骨科、五官科的病人看了个遍。
这几年,92岁董牡丹奶奶的女儿去贵州经商,董奶奶一直由吴棣梅帮助照顾,给老人量血压、测心跳,记录她的健康状况,开健康处方。105岁的独居老人李小珠,养女一家常年在外经商。吴棣梅知道后,每次去横床岛时,除给老人做检查外,还会给老人带点零花钱和补品,一直坚持了15年。
39年来,吴棣梅与海岛上的每位老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是老人们最牵肠挂肚的“女儿”。
然而,岛上1100多名老人眼中胜似亲生女儿的吴棣梅,在家里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和母亲:39年来,几乎天天都是年迈的婆婆做饭;已经20多岁的女儿是外婆拉扯大的。
“退而不休”的医生
“当初,卫生院只有3间漏雨的石头房。医疗器械也只有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这‘老三样’。我一看这可不行,就开始跑卫生局、跑乡里,争取资金和场地,想改建卫生院。”吴棣梅说。
楼盖好了,吴棣梅又去争取设备,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心电图以及生化仪等设备也慢慢添置了进来。经近年来前后3次扩建,海山乡卫生院拥有一幢4层的主楼及2层的副楼,并增设了B超等设备,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小手术可以上”。
2004年10月,吴棣梅到了退休年龄。正当她想好一大堆退休后的计划时,县卫生局领导找到她:“组织希望你继续干下去,海岛上的乡亲们也离不开你。”尽管心里十分纠结,她还是答应返聘,继续留守海岛。
“海山乡卫生院虽然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配备少,但是不管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还是人均期望寿命,却是全县第一。”玉环县卫生局局长江飞说。
记者在吴棣梅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为人民多作奉献,为了海岛老百姓健康,再苦再累,我都无怨无悔。”(健康报2011年7月20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