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免费脸部护理 竟被强卖丰胸套餐
消费者钱没带够,竟被要求留下首饰抵押,后来写下欠条才脱身
“我都说了我不要,店员却像没听到一样,自顾自拆开精油包装给我涂下去,还要收我2000多元。”上周六晚前往文灶附近某美容院美容的张女士原本只打算体验脸部护理,却意外地多体验了一把精油丰胸。她认为自己“被体验”的遭遇正是传说中的“强卖”。一怒之下,张女士打入本报热线968820反映此事。
店员拆开精油包装就往身上涂
张女士告诉记者,上周六晚,她带着别人送的一张免费脸部护理体验卡,前往这家美容院。
起初一切正常,张女士躺在专门的隔间,任由一名店员为她做着脸部按摩。“没过多久就进来另一名店员,推荐我试一下精油丰胸。我没多想,以为也是免费体验,就答应了。”张女士说,“然后就看着那名店员拿着一盒未拆包装的精油走了进来,然后就把包装拆开,开始把精油涂到我身上。我这时才反应过来,赶紧问她收不收费,她这才告诉我要收钱,而且是2000多元。我立即表示我不做了。”
最让张女士愤怒的还在后面。她告诉记者,即便她三番五次表示自己不做,可店员依然把精油涂到了她身上,自顾自做起丰胸按摩,“当时我另一方面也正做着脸部护理,人躺着不好动,就像砧板上的肉,无力抗议,而且前面一直抗议无果也烦了,只好由着她给我按摩了半个小时。”
张女士告诉记者,事后,店员还要求她订下整套精油丰胸套餐,共计2380元。“我跟他们说我钱不够也没带卡,他们竟然还要求我把身上的首饰留下来抵押。”张女士回忆道,“我跟他们理论半天,掏空身上的180元钱,换了张收据,才得以脱身。”记者从张女士提供的收据上确实看到一行备注,“收180元欠2200元”。
商家承认未事先告知收费
昨日中午,记者跟随张女士找到这家美容院。美容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都是经过张女士同意后才进行的。
“而且张女士当时完全可以离开啊,我们又没有人逼着你订下整个套餐。”负责人说。对此,张女士却有不同的看法,“当时他们4个人围着我坐,虎视眈眈的样子,我不订下套餐,能离得开吗!”
不过,负责人也承认,当时确实没有事先明确告知张女士精油丰胸需要另外收费。“不过我们一开始就提醒您这张体验卡只能做脸部护理,而且在拿来精油时还特别强调说是新拆封的,一般来说,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是要收费的啊!”负责人说。
最终,负责人表示,张女士享受了一次精油丰胸是既成的事实,180元作为单次收费,不能退还,但所订套餐可以取消,也就不再追加剩下的2200元了。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张女士并不接受。
【链接】
美容美发类消费投诉今年来高达82件
事实上,关于美容美发的消费投诉并不鲜见。昨日下午,记者走访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截至昨日下午4点30分,今年以来,12315共接到关于美容美发类的消费投诉82件,其中包括不少其他典型案例。
市民林女士去年元月在禾祥西某美容院办理了一张价值2000元的充值卡。然而到了今年5月,这家美容院却擅自提价,所有服务类的价格全部抬高。“比如说,一款原来80元的皮肤护理,现在变成了100元,我卡里剩下的1028元原本可以做12次,现在只能做10次,我的卡岂不是贬值了。这在我办卡当时可没提到,有悖于办卡合同。”林女士说。最终,在工商部门的调解下,美容院退还林女士卡内剩余的1028元钱。
而市民郑女士则在美容院碰上了“货不对板”的情况。郑女士花了4000元钱,在中山路附近某美容院打包购买了一张充值卡和一套标价1410元的护肤品。然而,细心的郑女士却发现,这套护肤品的生产许可证号似乎有问题。后经工商部门查实,这个由质监部门颁布的生产许可证号确实不属于这套护肤品,也就是说这套护肤品仿冒了这个生产许可证号。后经调解,美容院最终退还郑女士护肤品钱款。
【提醒】
美容美发消费维权7大招数
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就美容美发消费提醒消费者:
1.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之前,一定要问明是否另外收费,作为商家,确实有可能在推介时避重就轻,这就需要消费者做好自我保护,养成‘事先问清楚’的消费习惯;
2.很多附加产品是需要另外收费的,消费者要多个心眼,比如今天突然换了明显高档的护肤品,就要当心,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是否要加收费用;
3.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看看所用产品是否有厂名、产址、生产日期,避免使用三无产品,另外,对于进口产品,还要注意其是否有贴中文标签;
4.消费者可要求店家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5.在接受店家促销办理年卡、次卡时,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有这种消费需求,万一商家短时间内走人,维权起来可就困难了;
6.注意营业执照标明的经营范围,有些美发店没有资质,却也提供SPA、全身按摩之类的服务,这属于超范围经营;
7.寄包之前应与商家确认好包中的东西,特别是贵重物品,不然丢了说不清楚,想维权也无相应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