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高血压 要早发现早控制
【核心提示】
5月14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 “知晓您的血压和控制目标”。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可对人体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病。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高血压侵袭?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5月13日下午,本报读者健康顾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蔡彬妮医生应邀到本报执掌“名医热线”,耐心地为众多读者答疑解惑。
【专家名片】
>>蔡彬妮:
厦门市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取得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在厦门工作1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有专长。
每年一百多万人被高血压间接“谋杀”
黄女士:我老公今年52岁,查出患原发性高血压(170/98mmHg)3年多了,但因没什么症状,他根本不当回事,也没用药,每天照样忙工作、忙应酬,我很为他担心。请问,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能治愈吗?
蔡医生:高血压的危害总的来说有两个:1、高血压可引起一些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2、高血压会引起不可逆的慢性脏器损伤。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第二类。高血压对脏器的损伤包括心脏、脑、肾脏和视网膜等,高血压易造成心脏损害、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脑出血,尿毒症,视网膜硬化、失眠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据调查,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近2亿,估计全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200万人,其中2/3致死或致残。估计全国每年新发生心肌梗死30万—40万人。另外,高血压病患者有时会突然出现血压显著增高,在临床上伴随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意识模糊、昏迷等表现,这些表现称为高血压急症,需要立刻住院进行紧急降压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原发性高血压不能彻底治愈,只能采用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相结合的方法控制血压。具体治疗方案要在全面检查后,根据血脂、血糖、血流变、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正常与否,方可合理选择药物。生活方面包括饮食调控和恰当运动。您丈夫170/98mmHg的血压不用药物是难以控制的,应尽早去医院寻求治疗。
高血压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严先生:我今年44岁,自我感觉身体很棒。没想到,前段时间单位组织体检,我竟被查出高血压(血压169/95mmHg)。好端端的,我怎么会得了高血压呢?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该怎么办?
蔡医生:高血压是指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目前确切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指不明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数属这一类。二是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根本无任何症状,但持续血压增高却在默默无声地侵蚀着人体的健康,逐渐破坏重要脏器的功能,而且,一旦形成脏器功能障碍,即无有效方法使其完全逆转,使劳动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您如果非同日三次血压值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快去高血压专病门诊就医,以求尽早治疗与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高血压
陈小姐:我父亲今年63岁,身体不错,就是血压不太稳定,我很担心。请问高血压能预防吗?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蔡医生:高血压病引起的慢性靶器官损害虽然发展缓慢,但后果严重,这些损害一旦发生则无根治方法。所以高血压的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生活中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高血压:
1、改变自己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戒烟、限酒,保持清淡均衡的饮食。2、适当运动,如达到一定速度的步行、骑车、体操、游泳等,但不要过度强烈的体力活动。3、控制体重,有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间,舒缓精神紧张。
高血压患者晨练易出险情
洪女士:我和老伴都60多岁了,都患有高血压,我的血压是156/86mmHg,我老伴的血压为162/98mmHg,我们每天除了按时服用降压药外,还坚持晨练,血压控制得不错。最近听说高血压患者不宜晨练,是真的吗?为什么?
蔡医生:高血压患者的确不宜晨练。这是因为,人的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是有一定波动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下午3—6时再次升高;夜晚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所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测量的血压会有改变。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呈现出波动性,睡眠中的血压基本是较低并且平稳的,夜间血压下降叫做“勺形现象”。但是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在早晨觉醒时会有相当显著的血压升高,这被称为血压的“晨峰现象”。心脏病学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几乎所有的心血管严重事件,均容易发生在清晨6时前后。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晨练,以防心血管事件在黎明逞凶。
80岁以上老人血压控制目标可相对宽松
蒋先生:我母亲85岁,患支气管哮喘几十年,前段时间因为面部发红,请村里的医生给测了三次血压,收缩压均高于140mmHg,最高的一次达到167mmHg,请问如何判断血压值是否正常?我母亲是高血压吗?该怎样治疗?
蔡医生:按WHO的标准,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120-139/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复查,隔几个月复查一次。如首次测量血压≥140/90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每隔1-2周测一次血压,如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据您描述,您母亲的情况基本可诊断为高血压。但由于您母亲年龄较高,又患有支气管哮喘,所以治疗一定要慎重。您最好请专科医生为老人做一下全面检查,如有条件,应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这对于制订治疗方案会很有帮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150/90mmHg。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血压降低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服用降压药切莫吃吃停停
林女士:我先生46岁,自己开公司。2年前发现患高血压,工作一紧张就会出现头痛、头胀等症状。他身体不适时就会想着吃药,但血压一正常药就停了,请问他这样吃吃停停可以吗?
蔡医生:你先生感到头痛、头胀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多数情况下血压会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