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差消瘦乏力可能是胃癌信号
【核心提示】
本周是全国肿瘤宣传周。恶性肿瘤一直是我市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国际卫生组织曾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早期发现是可以治疗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日常生活中,市民如何才能有效预防肿瘤的侵袭?肿瘤患者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4月15日下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专家蔡建春教授应邀耐心地为众多读者答疑解惑。
【专家名片】
>>蔡建春:
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厦门市肿瘤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厦门市首届医学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从事消化系肿瘤和体表肿瘤诊治,擅长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手术以及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在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领域成绩突出,获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1997年获吴阶平医学奖,2001年获福建青年科技奖,2010年获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
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癌症
廖女士:我表姐今年52岁,平时身体一直不错,不久前,一场小感冒后,竟被查出患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家人都非常痛惜。请问,癌症能预防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
蔡医生: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吸烟可导致肺癌、食管癌、口腔咽喉癌;长期酗酒可致肝癌、胃癌等;在粮食生产、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有明显的致癌作用,霉变的食物产生的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食用色素、烟熏烤食物有致癌作用;长期食用高脂饮食与乳癌及直肠癌有关。只要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就可以预防许多癌症。
中国抗癌协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戒烟; 2.少饮酒; 3.不吃霉变食物;4.应选择低脂肪饮食,低盐饮食; 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6.少吃熏、硝、腌、泡、炸和过烫、过咸、过硬食物;7.改掉其他不良嗜好;8.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9.保持良好情绪。
大便习惯突然改变应警惕大肠癌
侯先生:我父亲今年68岁,身体一直不错。半年前,他开始消化不好,大便也不太正常,但他认为这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不肯去看医生。没想到,最近体检竟查出是大肠癌,不得不做改道手术,成了“造口人”。请问,若要早期发现大肠癌该做哪些检查?
蔡医生:大肠癌在我国为第4-6位常见的肿瘤,厦门大肠癌发病率为22.3/10万,位居第5。国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较欧美要提前15年。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因素有重要的关系,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检查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直肠指检,这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因为大肠癌中70%-75%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癌75%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肿块。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
2.大便隐血试验,这种办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检查一次,可作为大肠癌大规模普查的初筛方法。结果如果是阳性,则需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大便隐血试验还可检出胃溃疡、胃癌、大肠腺瘤等消化道疾患。
3.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条件者从50岁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检查一次。如阴性,以后每四年检查一次。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者,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这种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同时能采集组织标本,还可通过电切摘除腺癌等癌前疾病。
消化道癌症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魏先生:我父亲75岁,患有大肠癌,前年做了手术,最近,我哥哥又被查出患了胃癌。请问消化道癌症会不会遗传?我是否有患癌的危险?
蔡医生:消化道癌症是否遗传,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目前认为,消化道癌症不是直接的遗传性疾病,但其发病确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约占大肠癌的5%-20%,被诊断为HNPCC家族,其直系亲属患大肠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机会比一般人多几倍,诊断它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基因检测。
有一些病不属于癌症,但是可以发生癌变,而且具有遗传性,临床上叫遗传肿瘤综合征。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症(FAP),息肉可以恶变为结肠癌。某些有先天免疫缺陷的病人,患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得多。但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家中有癌症患者,后代不一定患癌。所以,癌症的遗传问题十分复杂,它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因此,当家中有人患癌时,切不可胡思乱想,要多请教医生,了解癌的知识,保持心情愉快,帮助家人树立抗癌信心。
胃癌早期症状与一般胃炎症状很相似
张女士:我有位同事今年才42岁,平时只听他说胃不太好,没想到最近竟然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胃被全部切除了,很痛苦。医生说,如果能早点发现,他的生存质量就会好很多。请问,癌症患者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该做哪些检查?
蔡医生:癌症的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定期体检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有肝炎病史的,特别是HBSAG、HCV阳性的,每年可通过查血清甲胎蛋白(AFP)、B超可早期发现;患有慢性结肠炎、息肉的应每半年查一次大便潜血,每年做一次结肠镜;有萎缩性胃炎的应每半年查一次大便潜血,做一次胃镜复查;吸烟的人每年做一次胸透,如遇咳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吞咽受阻多半与食管癌有关;不明原因的全身肿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无痛性血尿与泌尿系肿瘤有关;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与宫颈癌有关;如遇皮肤痣变大、出血应及早就诊切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们应定期到医院体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年龄45岁以上人群,最好隔一两年就做一次胃镜检查,因为胃癌早期症状与一般胃炎症状很相似,早期发现率非常低。
留意身体变化可发现癌症早期信号
马女士:去年开始不到2年的时间,我单位就有两位女同事先后被淋巴癌及肺癌夺去了生命,她们的年龄都不超过50岁。请问癌症来袭有没有什么信号?该怎样发现它?
蔡医生: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会有蛛丝马迹,癌症也不例外,只要患者重视自身健康,多加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癌症的早期信号也不难捕捉。以下这些现象并非恶性肿瘤特有的症状,其他疾病也可存在,但有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1.平时胃一向很好的人,逐渐发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开始时服用一般胃药可以缓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药不能缓解;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有恶心和呕吐的现象;黑便;上腹有深压痛。这些可能是胃癌信号,应高度警惕。
2.吞咽食物时有梗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这是食管癌的信号。
3.便意频繁;大便习惯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这是直肠癌信号。
4.肝癌起病隐匿,约90%的肝癌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肝癌信号有右肋下痛,肝区不适,消化不良,易疲乏,有的甚至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
5.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疾病无异,颈前出现肿块,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有的通过颈部超声才发现,有的通过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而诊断,可以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6.当发现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的淋巴结肿大,还有咳嗽、呼吸急促、体重减轻、发烧、过量出汗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淋巴癌。
7.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腺体局限性增厚;乳头溢出血性液体,且年龄是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