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物医药发展装上“加速器”
▲海沧生物医药产业群已形成。
【核心提示】
新城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海沧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作为一轮“朝阳”,正在冉冉升起。今天上午,厦门海银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北化厦门生物产业研究院落户海沧,标志着该区朝“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自被海沧区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来,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在项目集聚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海银生物医药基金的成立,就是该区落实2010年扶持生物医药发展政策的一个生动实践。
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产值未来将达150亿元
为了加快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市明确打造生物医药百亿产业链,并确定海沧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约占全市该产业产值的1/2,全省的1/4,产业集聚效应可见一斑。
历年来,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始终将壮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作为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区领导多次调研、走访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了解企业需求。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海沧于去年底出台了《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了解到,经过四年多的飞速发展,海沧目前现有生物与新医药企业60多家,主要企业有锐珂医疗、星鲨药业、特宝生物、美吉斯制药、英科新创、万泰沧海生物、金达威维生素、唐传生物、艾德生物、朝阳生物、崇仁医疗等,产品包括生物药物、化学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生物保健产品及其他生物产品。
生物制药是生物与新医药的核心,也是该产业链的高端。通过与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该区企业在一些关键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戊肝疫苗、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河豚毒素提取戒毒药等。诊断产品是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又一亮点。英科新创(厦门)有限公司的国内市场份额和综合实力处于国内前5位,艾德生物公司开发成功的分子诊断产品,将明显提高我国肿瘤个体化诊疗水平。
与此同时,以锐珂、崇仁和大博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以金达威、唐传、中坤生物为代表的保健品、食品强化剂生产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预计到2015年,海沧产值超亿元生物药、化学药企业将达10家以上,全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孵化器助力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海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技术人才集聚的效果,但该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发挥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不可能购置大型的研发设备来建设专业的中试车间,更不用谈耗资巨大的GMP厂房。这些发展的壁垒,海沧的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全部帮忙解决。该孵化器投资1.05亿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含40个生物医药通用孵化单元,设立了专业分析测试中心、开放性生物医药专业实验室、中试车间等,可提供药品及生物技术产品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构确认、申报技术方案等服务。
解决硬件设施的困难后,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的就是中试及小规模的产业化。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可以帮助“孵化毕业”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厦门生物医药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占地约10万平方米,规划为核心服务区和产业化项目区。核心服务区总投资11296万元,包括生物医药中试GMP车间单元、技术服务中心及产业化单元。而产业化项目区目前已吸引了唐传生物、朝阳生物、万泰沧海生物等生物企业进驻,预计将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规模。
建设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园,是生物医药中试基地的延伸。该产业园区占地约380公顷,规划有研发区、产业区等功能区,将主要吸引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进驻,实现厦门生物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实现人才聚集、项目聚集、产业聚集等系列效应。
北化厦门生物产业研究院今日落户海沧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为了拓展资金渠道,海沧保证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入、扩大社会投入,创造了科技创新投入新格局。今天成立的厦门海银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就是生动的一例。
据了解,该生物医药基金规模不低于2亿元,由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银投资发起人(上海冠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新景地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明河实业有限公司)率先合计出资7800万元。此基金优先支持海沧生物与新医药项目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腾飞增强后劲。
为了进一步促进北京化工大学最新先进生物科研成果在厦转移转化,推动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升级,伴随生物医药基金的成立,“北化厦门生物产业研究院”也于今日正式落户海沧。
据了解,北化厦门生物产业研究院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生物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依托于北化承担的“国家工业生物技术过程科学研究(973)”平台设立国家生物海西研发中心。该研究院建成之后,将提升海沧区生物医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并吸引一批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入驻。北化及相关单位每年将安排2-3项成熟的科研成果项目入驻,实施产业化。首期两个产业化项目“长寿因子保健品添加剂——发酵法生产富硒富铬酵母”、“新型抗肿瘤药中间体——生物法提取鞣花酸技术”将于近期入驻。
【相关链接】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生物与新医药
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厦海政〔2010〕96号
(一)区政府设立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按区本级财政每年可供安排财力支出的2.5%安排预算。当年度专项扶持资金结余部分,结转纳入下年度预算。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领军型创业人。对在本区企业工作满1年且经国家、省或者市认定的创新创业人才,按其享受到的最高生活和工作经费补助标准给予1:1配套补助。享受补助的创新创业人才自获得区级补助年度起在海沧工作年限不少于3年。
(三)鼓励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沧设立从事生物与新医药研发的机构。对国家级、省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成果在海沧转化,或者经营收入在海沧缴纳税费的,区政府按级别类型给予补助200万元、100万元、40万元资助。
(四)鼓励新药创制。对落户海沧、进入临床Ⅰ、Ⅱ、Ⅲ期研究的项目,在各研究阶段,分别给予50万元经费扶持;进入产业化阶段后再给予100万元扶持。对获得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资助的新药项目,在其产业化阶段另给予100万元的配套扶持。
(五)促进诊断试剂及关联产业加快发展。对取得批准证书并在本区开展生产的诊断试剂产品,每个品种给予50万元资金扶持;对诊断试剂与仪器一体化的诊断设备产业化项目,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获得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资助的品种和项目,另给予100万元的配套扶持。
(六)鼓励发展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对新核准的产业化项目,根据其投资规模,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资金扶持。
(七)对设在本区内的市级以上生物与新医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免费或低于市场价格技术服务的,对其运营期间的场地租金、设备维护费和管理费给予不低于实际发生额50%的经费补助。
(八)引导设立规模不小于2亿元的海沧区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金,优先支持本区内生物与新医药项目发展。区内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本区内生物与新医药项目,按其投资额连续3年给予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50%的补助,投资期限不足3年的按实际年限补助。
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海沧记者站 阮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