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手足口病 要规范更要有借鉴
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这意味着各地应该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对疫情在24小时内发出网络直报或寄出传染病报告卡,意味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发布辖区内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这次疫情自3月份已开始发生,虽然有关方面做出一定努力,但疫情蔓延之快、势头之猛,还是给当地人民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手足口病是肠道传染病,如果发现及时、应对及时、社会动员及时,其传播的广度、烈度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在,卫生部将该病列入法定传染病,可以让各地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有章可循,有条可依,能够从机制上确保反应速度和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应该说,这样的补救措施是必要的。
然而,应对传染病,仅仅有规范还不够。
大规模传染病往往是跨地区甚至跨国传播的,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密切关注周边可能传入的传染病信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中世纪的黑死病蔓延几万公里,造成大量死亡,正是吃了信息传递迟缓的亏。手足口病的大范围蔓延,历史上有先例,我国台湾地区1998年也曾大爆发、大蔓延,报告病例129106例,其中重症405例,死亡78例。
如果说,中世纪黑死病的跨地域蔓延不能及时通报,是由于条件限制,那么,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有关方面完全可以密切关注周边疫情,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相关应急预案。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均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安徽以外部分省份的手足口病疫情较去年也有所上升。如果能够及时监测到这些情况,并防患于未然,必将对控制疫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手足口病依靠的是肠道病毒传染,疫区民众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或疫区某些卫生死角的存在,是助长疫情的最大帮凶。因此,要控制疫情,就需要在疫区广泛开展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革除不良卫生习惯,清除卫生死角。这一切都建立在全民知情、全民动员的基础上,只有全民知情,全民参与,才能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卫生环境,培养健康的卫生习惯,从而让疫情无所逞凶。
对大规模传染病的防治,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好的经验,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国外对疯牛病和禽流感,有很好的通报、控制、反应机制;中国也有“血防”的成功典范和在非典防治上的经验与教训。在此次手足口病疫情防治过程中,这些相关的经验与教训,都需要重视起来,力避在疫情控制、疫情通报、社会信息发布等多个环节上,重蹈过去的覆辙。
中心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