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优质护理” 厦数百医院护工去留迷局
海峡导报讯 医院护工俯下腰身来,紧挨着病患的屁股端屎接尿,这一幕幕场景或于不久之后不再重现。
按照卫生部规定,今年,厦门所有三甲医院必须推进优质护理,说得通俗点,即每名患者均配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程、全面负责,以往由护工代劳的擦洗、喂饭等生活护理,将由护士接管。
连日来,多数受访的病患家属在首肯卫生部门以及医院做法之余,也坦承担忧:护士真的能有护工那么好用吗?厦门各大医院里数以百计的护工将何去何从?脱离了护工,优质护理的实现是否也会让医院倍感“吃力”?
“优质护理”要求清退护工
今年以来,医院推行优质护理工作轮廓渐显明朗。
1月,卫生部出台《优质护理服务标准(试行)》,要求今年全国三级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3月底,卫生部发布《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
解读该规定,旨在“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明显降低陪护率”,减轻住院患者的护理支出和家属的负担。此外,卫生部还表态:“只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病房合理调整护理价格;增加的费用主要由医保支持,不能增加患者个人经济负担。”
去年3月,市第一医院与全国另外71家医院一道被卫生部确定为 “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4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该院6个试点病区正式开展。目前,市第一医院的优质护理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对患者入院到出院实行整体护理,一般情况下,1名护士最多负责8位患者,基础护理工作全由护士承担。
随后,市中山医院等也将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摆上议程。而按照工作部署,今年内,厦门所有的三甲医院都将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并建立起长效机制。受访中,厦门多家三甲医院都表态:推行优质护理后,护士为病人进行生活护理,不仅可以和病人建立情感沟通,密切护患关系,还可以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醒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从院方反映的情况来看:自聘护工比例降低,病房秩序好转,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患者满意度提高。
推行新规 医院人手捉襟见肘
推行优质护理,厦门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厦门三甲医院的骄傲;不过,也不乏“局中人”在“叫好”推行新规的同时坦言:不太满意医院现行运行模式。
受访中,厦门一家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士直言其中不足,客观条件上,医院人手显得捉襟见肘。按照相关规定,医院普通病房,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比例应达到1誜0.4,即一病人至少得配备0.4个护理人员;重症病房,应做到1誜2.5,即一重症病人至少需要2.5个护理人员。
拿中山医院为例,从编制层面上,病房床位与医护人员两者的数量比例都达标了,但实际上不然:大多数时候,医院病房需要加床接收病人已处于“常态化”,超负荷加床是厦门乃至其他城市各大医院大多科室所面临的情况。
据该人士透露,中山医院编制1200多张病床,但真正运行的病床则在1650张至1750张之间,即每天至少多出500个病人,这等于增加了一家中小医院接诊住院病人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医院护理人员自然忙得够呛,甚至分身乏术。
十几年工龄老护工担心“失业”
端屎接尿,在这一行干了10几年后,老甘夫妇从最初“卑贱”的理解中走了出来,尽管脏臭依旧,但老甘夫妇俩早已习惯了。
老甘快50岁了,现在厦门市一家三甲医院担任护工,干护工这行已是第12个年头,其老伴后来也跟随着干上这行。从一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农民,来厦门接受护工培训上岗后,老甘每月收入将近3000元,两口子加起来每月能有五六千元。这样的收入,在四川农村老家那几乎就是务农一年的收入。而两口子就是依靠这份职业,将两个孩子养大直至现今已成家立业。
老甘夫妇挤在厦禾路一小单间里生活了10几年,房租从最初的一两百元涨至现今的五六百元。老甘说,他们两口子很注意身体,很怕得病了遭病患家属嫌,即便是小病,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找医生诊治;家里小抽屉都放着药物,并写有“治感冒”、“治咳嗽”、“治发高烧”字样。
在全国推行的 “优质护理服务”中,老甘夫妇很担心会因此而失业,但他仍然有成就感:这些年,他每个月至少照料5个病人,工作12年,掐指算来,少说也悉心照料过六七百名病人,直至对方康复出院。
部分护工自己揽活成“黑护工”
据相关人士披露,早前一两年,活跃于厦门市几家三甲医院,且有培训上岗资质的护工应有两三百人。而自去年起,市各三甲医院陆续在各科室试点推行“优质护理”,即为病人打针、换药,甚至端屎接尿都转由护士负责,那么,医院护工都哪去了呢?
调查发现,部分护工已在转型变身为医院聘请的“卫生员”,工作性质基本与以前一样,但薪酬支付形式则发生了变化:不再由患者家属掏钱,而是改由医院支付。对于身份的转变,卫生员似乎颇有怨言:以前当护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将近3000元,现在一个月只有1900元;“一个卫生员要照看40张病床,巡一圈下来就要两三个小时”,一家三甲医院的卫生员说,他们帮护士承担了病人的部分生活护理。
据一老护工透露,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改革后,很多护工人心惶惶,不愿意再交纳管理费,于是就自己揽活,成了“黑护工”。但不乏少数的病患家属称:雇请“黑护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院方观点
淡出医院后可转向疗养院
“我们干这行好些年了,也是接受培训合格后才上岗的,怎么说走就让我们走?”
目前,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仅限于在部分试点病房,但很多老护工已在担心:若全面推行,自个饭碗岂不是没了?
据市中山医院人士透露,目前,优质护理已在14个病区试点推行,仍有39个病区尚未启动,即,在这交接期内,仍然需要护工这个群体。
在厦门一家三甲医院医疗护理负责人看来,护工是医院护理改革中衍生的一个特殊行业,不可否认,护工队伍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尽管大多护工都接受过岗前培训,但相对于“人命关天”的医疗护理,仍显得专业性不够。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医改事业以及医院优质护理的全面推行,护工这个行业将逐渐淡出或退出三甲医院。
“一些病人出院后,需要康复、休养,仍然需要有人照料。”一医院人士估测,护工角色淡出医院后,这部分人群可能会转去其他中小型医院、普通疗养院任职。
脱离护工优质护理有难度
不乏少数的医院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认识不透彻,这是厦门一家三甲医院一医疗护理负责人所担忧的。
在该负责人看来,“洗头洗脚、打水喂饭”,这仅仅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绝非全部内容。他认为:“优质护理”的内涵就是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要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即,既要照顾病患的身体,更要做好与病患的心灵沟通。而这,不仅需要时间,更要依靠职业责任心。
再者,不断补充、完善医院护理资源,也是全面推行“优质护理”的关键所在。该负责人坦言:护工的长期存在,必然有其市场空间和合理性。按医院现有的护理资源,在完全脱离护工的情况下,全面推行优质护理存在一定难度。
眼下,医院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劝服病患家属别私自雇请护工;至于如何补充护理资源,则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