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并重 造福厦门岛东部民众
【核心提示】
按照市委、市政府“合理整合我市医疗资源,满足厦门岛东北部群众就医需求”的统一部署,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于2006年实现整体东迁,成为厦门岛东部最大的三级医院。转眼5年时间过去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整体实力和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
东迁谋发展 多项业务指标翻番
回望“十一五”,这无疑是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医院综合实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此期间,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以创建“三甲”医院为核心,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5年来,医院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成为福建省卫生系统重启评审工作后首批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之一。
“十一五”期间,中医院的东迁对该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东迁后,医院主要业务指标大幅增长:门诊量由2006年的103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192万人次,同比增长86.43%;住院人数由2006年的1.89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2.96万人次,开放床位由650张增加到1200张;手术例次由2006年的5195人次增加到11345人次,增长118.38%;急诊量由2006年的93229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217967人次,增长133.80%。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更见证了中医院服务民生、造福东部民众的决心。
中西医结合 推进“三名”战略
医院要发展,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始终坚持“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战略思想,围绕“院有专科优势、科有专病特点”的目标,大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该院中医肝病、慢性胃炎专病顺利通过验收评审,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中西医结合儿科、肛肠科进入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肝病科、肛肠科及糖尿病专科、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病中心、中西医胆胰专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评审,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授予该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建设单位的荣誉,使该院的重点专科建设更添光彩。
作为厦门市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注重发挥中医特色,医院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已获得广大患者的认可,每年的“三伏灸”和“三九贴”都吸引了厦门以及周边地区的上万名群众前来就诊。近年来,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华侨医院)更是加大了中医特色建设力度,针对广大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疾病患者,组织专家开设了“治未病”膏方门诊。并举办了多期“中医特色疗法免费体验”,共展示13种中医传统疗法,吸引广大患者踊跃参与。经过积极申请,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中医院为全国第二批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医院专家组多次研究讨论,结合医院特色及区域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除开展一般的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中医养生调理和亚健康方面的工作以外,重点选择代谢异常、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易感人群,制定规范的“未病防发”技术方案,进行针对性中医药及中医技术“治未病”服务。同时,医院还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文化传播,坚持定期举办哮喘之家、风湿病友、糖尿病之家等活动,普及相关健康养生及预防保健知识,传播健康文化及保健意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中医院东迁后,医院的医疗功能发生了转变,承担起岛内东部地区100多万人的医疗、急诊急救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医院加大急诊科室建设,从硬件投入到流程管理,不断改善急诊的医疗条件和就医流程。为彻底解决中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对急诊定位不准、急诊不急的问题,医院加强急诊部建设,调集一批精英骨干组建了固定的急诊医师、ICU医师队伍,将急诊工作上升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时机”的高度,成功地变依赖型为自主型。
近年来,中医院大量引进西医外科人才。目前,医院微创外科已成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胆胰微创外科中心,医院还拥有厦门市胆胰腹腔镜重点专科,常规开展微创外科手术,在普外、肿瘤、泌尿、胆胰、妇科等多学科的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该院泌尿外科开展肾、输尿管、膀胱结石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畸形成形术,前列腺摘除术,以及无精子症外科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微创)等。骨科成功开展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颈椎病治疗新技术——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院外科实力的增强,使医院在心、脑、肺、肾、肿瘤、骨、血液等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实力处于厦门东部地区领先水平,创出了特色。此外,医院还搭建了介入、微创、内窥镜、监护、影像、网络和实验的高新技术平台,为东部民众构建起强大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
引进多位专家 人才梯队大幅升级
近年来,厦门市中医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共引进高级职称专家16人,补充研究生毕业生87人,另外柔性引进杨广顺、吕厚山等国内知名专家4人,聘任陈可冀、王永炎、路志正、朱良春、曹洪欣、王承德等国内一流中医大师为医院顾问,对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医院在职委托培养博士和资助博士后进站人员共计8人,另113人通过在职深造获得高一级的学历或学位,进一步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间,该院获得厦门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市拔尖人才称号2人。医院现有主任、副主任医师18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全国名老中医4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结构较完善的人才梯队。
发挥区位优势 加强中医药海外交流
纵观历史,中医一直是厦门与海外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事实上,厦门市中医院的创建与发展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拓展厦门市对海内外侨胞的服务,推进闽西南医疗卫生中心的建设,在厦门市政府、厦门市卫生局、厦门市侨联等支持下,2004年2月底,经省卫生厅批准,厦门市中医院加挂“厦门华侨医院”的牌子,这是改善厦门投资环境、挖掘和保护侨乡资源的一个重大举措。
2008年7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在厦门市中医院正式成立,这就为两岸中医药界开创了合作交流的新途径,搭建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医院以厦门海峡中医药合作发展中心为平台,配合上级部门的安排,成功承办了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同时举办了“海西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沙龙”及“首届海峡两岸中医医院院长讲坛”,进一步加强了两岸中医药同仁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医院还举办了“台湾足弓矫正医学高级研修班”,“中医经络输穴养生保健高级研修班”,“香港针灸提高班”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针灸骨伤高级研修班”等海外学员研修班,推动了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培训,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