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感冒患者爆增 引发市民甲流之忧
“听说别的地方已经有得甲流死亡的,厦门怎么样了?还有疫苗打吗?”昨日,市民庄女士打进热线询问。近日北京、香港相继出现今年首波甲流高峰,这一波甲流来势汹汹,部分市民担心会再现“甲流”大流行。我市情况如何?如何预防甲流?昨日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几家医院。
警惕小团体交叉感染
昨日下午,在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记者遇到了患者马女士。“过年前就患上感冒,微微发烧还有点咳嗽。”马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忙着过年,她没顾得上看医生。不想,就这几天工夫,包括公公、婆婆、小姑在内的一家六口人都陆续感冒了。
记者从厦大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今年1月份,该院急诊内科接诊量为89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而往年同期接诊量只有4500人—5000人。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陈玲主任医师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因呼吸道感染到医院来看病的病人有所增加。春节期间,一个上午就接诊150名—160名患者,其中六七成以上是呼吸道感染的病患。“主要是因为气温不稳定,很多人天气暖和穿少了,夜里凉了不适应,没有及时增减衣物。”
“今年有一个新趋势,就是一个家庭都传染上感冒的病例在增多,不少是大人小孩相互传染,一家人一起来看病。”174医院呼吸科主任刘艳萍告诉记者,“小团体一起来看感冒的,很多是流感。不仅仅是抵抗力较低的儿童和老人,一些成年人也被家人传染。”
刘艳萍说,一些照顾老人孩子的青壮年,以为咽痛发热两天就没事了,其实病毒已通过空气和日常接触,四处传播。她提醒,老人院、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以及保姆等经常接触老幼的青壮年,也要注意防护。
学校工厂应加强预防
“甲流属于流行性流感中的一种。目前接种的流感疫苗已经包括了甲流疫苗成分,可以预防包括甲流在内的流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苏成豪科长告诉记者,春节流感发病增多为正常的季节性流行。去年我市分四批对甲流重点人群接种了疫苗,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甲流再次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
不过他也强调,虽然我市甲流大面积流行可能性极小,但有关部门仍需保持警惕。特别是春节之后,随着新学期开学,在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将有可能出现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可能性。
专家呼吁,学校、工厂等人员密集地区,要加强预防,保持室内通风,做好预防工作。
提醒1
去年打的甲流疫苗仍管用
“去年我打了甲流疫苗,今年还有用吗?”针对部分市民的疑问,苏成豪指出,甲流病毒至今没有发生关键位点的变异,因此接种过甲流疫苗的市民今年仍可获得保护,但对其他类型流感病毒没有产生免疫力。
据悉,今年,甲流疫苗不再纳入免费接种疫苗范围,市民需自费接种甲流疫苗。
苏成豪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儿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等流感易感人群,最好在流感高峰到来前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注射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后,两周左右可产生抗体,并能够持续1年以上。
除了接种疫苗外,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专家提醒市民注意做好以下几点: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火车站、超市等公共场所。
提醒2
计划怀孕前别忘打疫苗
卫生部的甲流诊疗方案中明确指出,妊娠妇女与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肥胖者等是高危人群,患甲流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孕妇心肺负荷较大,即使是患普通流感,病情也比其他患者凶险。苏成豪介绍,在此之前,国家曾经公布过孕妇防甲流中药配方,由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组成。用量为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此外,板蓝根冲剂、大青叶、金银花、薄荷、甘草等中草药也可预防甲流。不过孕妇在用药时,要遵医嘱。
“孕妇可以打疫苗,但是最好是计划怀孕前就先打疫苗,这样比较保险。”专家建议,准妈妈们注意营养,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实在要去,可戴口罩,遇到有感冒症状的人,最好离1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