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是到医院看病 为何会冰火两重天
孩子生病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总动员;老人生病了,只能独自上医院……最近气温骤降,医院里患病的小孩和老人多了起来,然而,在儿科和老年科却上演着 “冰火两重天”,儿科门诊和病房内外,挤满了陪同的家长,老年科里,却冷冷清清,大部分老年患者都是孤身一人来看病。
甚至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患慢性阻塞性肺炎已经很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走路也颤颤巍巍,但仍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医生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可是没有一个人来。
专家认为,这一冷一热都不正常,建议子女给生病的老人多一些关爱。
宝贝看病 全家人往诊室里挤
“都怪你,没把孩子照顾好!”“什么,还不是你把孩子带出去玩,害他着凉的!”孙子发烧了,爷爷奶奶在急诊室里互相责怪,外公外婆轮番抢看外孙的体温计,爸爸妈妈争相跟医生描述孩子的病情……这是发生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室里的一幕。而在输液室里,一位妈妈怀抱着宝宝让他斜躺在自己身上输液,奶奶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地喂苹果,爷爷和爸爸都站着一旁,随时待命。
医生告诉记者,在医院里,像这种一个小孩生病、全家出动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候晚上一个孩子发烧看急诊,七八个大人跟着涌进来,大人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孩子的病情,甚至互相责怪,总是让医生护士哭笑不得。在儿科门诊里,医生在给小患儿问诊,患儿的五六个家人都争先恐后地要往诊室里挤,为了不影响医生诊断,导诊人员一般只让一个家长进诊室,于是诊室外总是挤满了心急火燎的家长,有时家长还会冲进来问东问西,让医生难以招架。
老人看病 独自坐公车摔破头
而相比于儿科的拥挤,老年科可谓“冷清”,虽然看病的患者也不少,但是陪同的家属少之又少,到处都能看到独自排队、挂号、看病甚至住院的老人,不少老人已经白发苍苍,还拄着拐杖,走起路来十分吃力。
中山医院老年科的余玲玲主任介绍说,独自看病的老年人比例很高,至少占60%,其中至少有两成是病情比较重、必须有人陪伴的老年患者。她曾经收治过一名70多岁的老年患者,生病后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来医院看病,结果在公交车上不小心摔倒,把头磕破了。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患慢性阻塞性肺炎已经很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走路也颤颤巍巍,但仍一个人来看病,医生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可是没有一个人来。
据了解,这些独自来看病的老人,有的是空巢老人,有的是儿女不孝,还有的是老人不想影响子女的工作,生病后自己一个人扛。
医生观点 一冷一热都不正常
医生认为,这一冷一热都属于不正常现象,都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中山医院儿科的沈小圆医生说,陪诊的家长太多,问个病史、症状什么的,大家都抢着回答,每个人说的又都不一样,往往会影响医生诊断,还耽误就诊时间。而且陪诊人员多了,对医院的公共通道造成一定的阻碍,还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另外,陪诊人员过多,也会提高交叉感染几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反,老年人一个人看病不但带来很多麻烦,也很危险。余主任说,老人反应差、记忆差、理解能力差,有的语言不通,医生和病人交流起来很困难。“有时候跟老年患者反复交代如何吃药,患者走出医院很快又忘记了,有的甚至会吃错药。”余主任说,有的老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记忆减退,自己一个人出门很容易出事。
医生认为,小孩生病需要陪护,但一般两人就足以应付各种情况,轻症患者,一人陪护就足够了。医生呼吁,子女在关爱下一代的时候,也应给老人多一点关心,平时要充分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病情进展,认真阅读他们的病历和药品说明书,一旦发病,才能清楚地向医生反映病史。对于新发病、重病、慢性病等,或自理能力差,有耳聋等生理缺陷的老人,子女一定要陪同就诊。
议见·立场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庄华毅
大家都知道三国的时候有个诗人曹植,他写过一首诗歌颂咏赴国难的骑士。诗中曰: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对当时的骑士来说,父母很明显比儿女还重要。
照说父母重要,子女也重要,我们也未必要像三国的骑士一样觉得父母一定比儿女重要。可是看来现在是倒了个个,而且这个倒得也太离谱了。
警匪片《英雄本色》里,周润发演的小马哥问小弟:你觉得饮水思源好呢,还是过河拆桥好?小弟想了想说还是过河拆桥好,饮水思源太累了。小马哥听了就朝小弟脸上打了一巴掌。为啥打了小弟一巴掌,小马哥是个没读书的古惑仔,也说不清楚,他只会说“因为我们是人”。
饮水思源确实很累,就像欠债如果能不还钱当然最好。但是有些债在心里,不是你想逃就逃得掉的,只要你还是人。孝顺父母是人的本性,就跟疼爱子女是人的本性一样。一个小孩生病全家一大堆人总动员,其心可悯,却毫无必要;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生病,却颤颤巍巍独自去看病,子女无人肯理。这种现象多了,让人担心的同时,也让人想抡起小马哥的那个巴掌。
也许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还真的需要,需要小马哥的那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