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揭秘闽首例试管婴儿“造人”历程
▲1999年1月我省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海峡都市报讯 我省首例试管婴儿是对双胞胎兄弟,如今已经是12岁小学生了
试管婴儿基本流程
夫妇全面身体检查——女方开始用药——B超、验血,监测卵泡生长发育——卵泡成熟时,手术取卵,同时丈夫取精子——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取卵后3天胚胎移植到子宫——14天后验尿——成功妊娠(若不成功,开始下一个疗程)。
昨天是宝宝、贝贝(化名)12周岁生日,也是我省试管婴儿成功12周年纪念日。
这对双胞胎兄弟是我省第一例试管婴儿,如今已经成为小学生,跟普通小朋友一样上课、玩耍,健康成长。
兄弟俩未成年,父母和医院都不愿意他们受到过多关注。记者只能通过当事医生的讲述,记录我省试管婴儿的“攻关”历程。
“什么试管这么大,能装下婴儿?”
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是名女婴。初闻这个消息,陈文祯的第一直觉是“不可能”,“什么试管这么大,能装下婴儿?”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陈文祯,被誉为我省“试管婴儿之母”。然而她说,当年,我们对试管婴儿毫无概念。
其时,这项技术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展开,1980年澳大利亚、1981年美国、1983年日本均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分别于1985年及1986年出生了首例“试管婴儿”,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也于1988年3月10日诞生了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上个世纪90年代,省外的试管婴儿不断出生,而福建是个空白。我省不孕不育妇女要跑到北京、广州求子。
买错显微镜 卵子都找不到
1985年,陈文祯去美国访问,了解了试管婴儿。她回国后尝试和国外医院合作,开展试管婴儿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合作未能实现。1997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室正式成立,由陈文祯、罗美瑜两位教授承担“试管婴儿”攻关项目。
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罗美瑜说,成立之初,条件很简陋,医院拿了两间病房当研究室,只有30多平方米。一台显微镜、一台培养箱、一台离心机,就是研究室全部的“家当”。当年,对于试管婴儿的流程已经比较熟悉了。父母亲体内取出卵子和精子,经体外受精、培养,分裂成2~8个分裂球,再移植到母亲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分娩。但真要着手做,还是万事开头难。
罗美瑜说,卵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当时买的显微镜型号不对,卵子都找不到。经过反复操作,才逐渐掌握了取卵子技术。
他们是第一代试管婴儿
1998年3月,陈文祯带领学生,为莆田一位不孕的妈妈植入受精卵。14天后成功受孕。这让所有科研人员兴奋不已。几个月后的B超显示,这还是一对双胞胎男婴。为了守住这例试管婴儿,这位莆田妈妈住在医院,接受全方位的检查和监测。
经过十月怀胎,1999年1月5日,莆田妈妈终于要分娩了。陈文祯说,孩子出生当天,研究室的全体人员都去产房候着,跟孩子爸爸林先生一样紧张。当孩子嘹亮的哭声响彻产房,大家心里的石头才真正落下。这位妈妈产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婴,一个2.85kg、一个3.07kg,体重全部达标。
罗美瑜说,两个孩子都很健康,跟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目前,兄弟俩已经12岁,都在上小学。过去,每年莆田枇杷、龙眼上市之际,孩子的父亲都会带水果、孩子来看大家。孩子俩一看到陈文祯,都亲热地叫她“外婆、外婆……”。
第一例试管婴儿是“常规的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俗称“第一代试管婴儿”。2000年9月20日,采用“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俗称“第二代试管婴儿”)的试管婴儿出生。如今,省妇幼保健院正在探索“第三代试管婴儿”。
据了解,光去年一年,他们就成功培育200多例试管婴儿,成功率达到40%~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