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切忌别饿过了头
医生提醒要特别注意饮食和作息,有“报警症状”更要及时就医
厦门已经进入严冬,但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不如往常那样平稳“过渡”到冬天。秋冬季本是胃病的高发季节,加上波折变化的天气,最近消化道出血患者明显增多,根据厦门市第一医院提供的数据,该类住院患者占消化内科住院总数的1/3强,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天气变化导致调节能力变差
从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因消化道疾病住院的患者近来明显增多,消化内科郑建玮主任医师说,消化道疾病复发以及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突发患者居多,天气变冷,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变差是主要原因,冷空气的刺激加剧了溃疡面的损伤。而相比往年,酒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明显少了。
“老胃病”好预防,但无症状的消化道溃疡突发症状可就防不胜防了。今年35岁的陈先生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进入年终,他常常忙得生活作息全乱,大便变黑也没注意到,直到头晕、心悸最后晕倒,这才被送进医院。原来,他一直患有胃溃疡,却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浑然不知。
期末压力大学生患者频就医
郑主任提醒以下三种人群应注意冬季消化道疾病发生:一是有家族史的,因为消化道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二是工作紧张人群,精神紧张会影响胃液分泌,扰乱消化道的正常工作;三是老胃病患者,旧病可能随时复发,应备有一定量的药物应急。
他特别提醒,最近门诊学生胃病患者增多,中学生、大学生都有,大多与学习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有关。学期进入尾声,学业自然更加繁重,郑主任也建议大家注意劳逸结合。
冬季要打好“保胃战”
都说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进入冬季胃病高发季,郑主任也给大家开出如下“养方”:
因为季节变化有明显发病规律的老胃病患者,可以在轻微症状出现或可能出现前自行吃一周药,有助于顺利度过季节变化“关卡”;
冬季应避免胃粘膜损伤,特别是喜欢一有小感冒就吃药的市民,要注意药物性粘膜损伤,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导致原有的溃疡进一步扩大、加重;
注意饮食习惯,胃病患者应少喝酒,避免暴饮暴食或不吃不喝;
年终已近,长期紧张工作的市民应注意自我调节,不要太劳累;
年纪大的、胃镜检查发现有溃疡的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市民,要警惕“报警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如自行服药一周症状仍未消失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