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卫生医改 >> 查看内容

《英国医学杂志》刊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

2025-10-29 09:55:36新华网佚名查看次数:6

近日,“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专辑发布会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举行。该专辑由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刊发,系统性梳理中国截至2024年累计建成的约350个队列研究成果,并围绕队列发展现状、国际合作、规模与质量平衡、可持续模式构建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提出系列建设性建议。

《英国医学杂志》专辑“推进中国和国际队列研究”发布仪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香美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遗传、民族、生活方式及环境上的多样性,让中国队列研究能提供独特科学证据;此次专辑向全球展现中国科研能力,补充中国特色经验,为全球健康研究注入中国力量。

据介绍,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是破解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流行等全球健康难题的关键。这类研究需突破多重壁垒,既要锁定数万至数十万样本基线人群,开展十年甚至数十年动态随访,还要整合生物样本、电子健康档案、环境暴露数据等多维度信息,耗时耗力,属于高稀缺性、高价值性的战略性研究资源。

我国14亿人口规模与快速社会变革,为大型队列研究提供超强统计效力。中国队列研究发展脉络清晰:1970-1990年以职业人群队列为核心,1990-2000年拓展至普通人群研究,近年来实现大规模项目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全国已形成约350个研究队列,成为全球健康研究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队列研究正处关键转折点,“可持续性”是核心挑战。陈香美院士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团队,在专辑中联合发表《在中国建立可持续的队列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的混合模式》一文探讨该议题。

吕国悦认为,可持续性研究不仅涉及经费,更关乎组织方式、运营模式及数据持续性价值挖掘,需队列组织者与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而人工智能、数智化技术能提升数据获取效率,减少随访数据丢失,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规模与质量平衡”是另一重要课题,需避免研究“大而不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黄进团队与李为民团队,在专辑中以华西百万队列WHOLISM为例,剖析队列规模扩大带来的权衡与挑战。

黄进称,大规模队列研究关键在“规模与质量平衡”,未来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多学科力量,构建有科学深度与代表性的高质量队列体系。“过去大型队列虽深化疾病机制认知,但存在数据分散、标准不一及人群代表性不足等问题。”他坦言,需挖掘体检数据等现有资源,让研究贴近真实人群与医疗场景,实现科学、健康、社会三大价值统一。

针对挑战,专家提出多维度突破方向。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顾东风院士团队,在专辑中发表《中国基于社区的队列研究:塑造人口和公共卫生未来的关键见解》一文。他表示,社区队列研究可覆盖广泛危险因素与人群健康状况,获取纵向数据,为循证预防措施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加强国际合作是放大队列研究价值的关键,BMJ集团正在推动中国方案与全球对接。BMJ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孔雨烟介绍,为深化专辑成果落地,集团将依托与英国国家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合作的医学研究影响力提升项目,推动中英队列研究交流,建立两国管理和研究机构对话机制;同时聚焦中国重点队列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其分享经验、转化成果、提升国际影响力。

对此,陈香美院士认为未来应携手全球同行共建普惠健康生态,同时持续提升科研水平,赋能基层临床实践,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助力。

据悉,此次《BMJ》专辑历时近两年打造,聚焦我国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不仅为队列研究指导政策制定、推动临床转化提供经验,更推动中国成果融入全球卫生政策与指南,助力中国方案成为全球健康治理重要力量。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68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