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人工关节重塑人生 12岁街舞男孩勇战“癌王”骨肉瘤

2025-05-14 17:33:02厦门网佚名查看次数:5

 

  医生为小鱼检查。(医院 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雯 李欣)“等出院了,我想继续跳街舞!”在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小儿骨科病房,12岁的小鱼(化名)兴奋地对医生说。谁能想到,这个活泼的少年刚刚经历了一场与“癌王”骨肉瘤的艰辛较量。经过3次化疗和一场高难度保肢手术,小鱼不仅保住了生命,更保住了他热爱的“舞蹈腿”。

  腿痛月余误当生长痛

  一朝确诊天塌地陷

  今年初,酷爱街舞和篮球的小鱼开始抱怨右大腿酸痛肿胀。母亲起初以为这只是青春期的“生长痛”或运动拉伤。随后1个月小鱼腿肿日益明显,当地医院X光检查发现右股骨肿物,一家人立即赶往厦大附属第一医院。PET-CT结果显示:右股骨下段成骨性骨质改变伴混杂密度肿块,穿刺活检确诊为骨肉瘤——一种占原发恶性骨肿瘤40.51%的“青少年杀手”。

  “感觉天都要塌了。”小鱼的母亲回忆确诊时刻仍心有余悸,这个每百万人口年发病仅3例的罕见病,让整个家庭陷入绝望。

  保肢方案点燃希望

  化疗创造手术契机

  “小鱼的肿瘤尚未转移,化疗后可以进行保肢手术。”小儿骨科王斯晟副主任医师的话如同黑暗中的曙光。面对长达25厘米、宽6.5厘米的巨大肿瘤,医疗团队制订了“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的创新方案:先通过化疗缩小肿瘤,再实施“右侧股骨肿瘤切除重建+保留胫骨骨骺的人工骨膝关节置换术”。

  2个月内3次化疗让小鱼饱受恶心、脱发之苦,但效果超出预期:肿瘤宽度从6.5厘米缩至3.5厘米,腿围由38厘米降至33厘米。

  4小时精密手术

  人工关节重塑人生

  最后一次化疗后20天,保肢手术如期进行,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的专家来厦现场指导。术中医生惊喜发现肿瘤比影像显示更小,团队精准分离纤细的儿童血管神经,完整切除瘤骨后,安装定制假体并用钢板固定。4小时后,当医生宣布“手术一切顺利”时,守候在外的家人终于泪崩。

  “保留胫骨骨骺的设计能让小鱼继续长高,人工膝关节可满足日常活动需求。”医生解释,这种术式既根治肿瘤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但他叮嘱小鱼:“‘新腿’要悠着点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目前小鱼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王斯晟提醒,骨肉瘤被称为“癌王”,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肺转移等特点。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保肢手术已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我国每年仍有约30%的患儿因误诊延误治疗。专家呼吁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和家长健康教育,守住“早发现”第一道防线。

  医生手记

  家长如何区分

  生长痛和骨肉瘤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医师 王斯晟

  孩子喊腿痛,到底是生长痛还是肿瘤信号?

  生长痛表现为间歇性发作,通常每周1-2次;疼痛部位不固定;多发于夜间,可自行缓解。

  骨肉瘤常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疼痛反复出现。85%的骨肉瘤都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若长时间反复疼痛,可摸到肿块,持续疼痛且夜间加重,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浅表静脉怒张,就更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青少年若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固定部位骨痛,尤其伴随肿块或运动受限,必须立即就医。早期诊断骨肉瘤是避免截肢的关键。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72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