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厦门新闻 >> 查看内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喜迎85周年华诞

2022-11-24 15:39:44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545

厦门日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雯 罗超)自1937年在榕城初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厦大附一”)遭受战火洗礼,经历时代变迁,一次次华丽蝶变,最终扎根鹭岛,沐浴改革开放春风,与厦门特区共成长。85载踔厉奋发,厦大附一厚植人文底蕴,永葆医者初心,矢志不渝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医院供图)

身为厦门卫健系统尖子生,厦大附一多年来持续领跑,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近几年更是迎来跨越式发展,历届“国考”跻身全国百强,连续5年入围全国顶级医院百强榜,两大榜单均位列厦门第一,且排名逐年攀升。

2022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中排名创历史新高。图为王占祥院长领奖牌。(医院供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未来,厦大附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写好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以精湛医术缔造医学奇迹,以暖心服务唱响生命赞歌,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医院概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前身为福建省立医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8家分院、1家互联网医院、2家护理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率先成立厦门市首家肿瘤医院、省首家糖尿病医院以及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家“双料”通过国际JCI学术医学中心和HIMSSEMRAM七级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曾荣获“改革服务创新医院”、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信息化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十佳医院”等荣誉,并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爱心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回望这85年,我们感恩于一代又一代“一院人”用热爱和奉献谱写出动人乐章。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不畏艰险,打赢一场场生命保卫战;徜徉浩瀚医海,我们开拓进取,乘风破浪屡屡实现新突破。我们聚焦急难愁盼,牢记使命担当,不断精进技术、改善服务,让百姓不出厦门就能解除疑难重症。这一切,都源于初心——我们希望为更多人守护好健康!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奋进谱新篇。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赋予新的任务使命。作为区域医疗“领头羊”,我们唯有保持精益求精的匠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勇挑重担,善作善成,以高质量发展谋民生健康福祉。

倏忽85载芳华,新征途在望。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我们将以实干笃行创造新的辉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贡献“一院”力量。

力度

最强担当 全力筑牢抗疫堡垒

岁月的年轮承载着厦大附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整整85年。这85年里,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始终不变的是烙刻在每一代“一院人”灵魂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作为本地医疗龙头,每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厦大附一总是勇担使命,冲锋在前。“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每次发生疫情,医务人员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一旁,持续奋战在治病救人第一线。在一场场硬仗的锤炼中,厦大附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这,就是“一院”的力度。

凝心聚力应对重症新冠肺炎挑战。(医院供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机场入境旅客量全国第三的口岸城市,厦门面临着巨大压力。厦大附一临危受命,被指定为厦门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成为厦门新冠肺炎救治主战场。王占祥院长率队科学研判、精准施策、高效防控,以最快速度、最强担当、最高使命感,全力以赴筑牢抗疫堡垒,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考”中,厦大附一的管理水平、救治能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打出一场场漂亮的防疫阻击战,实现了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阶段性“双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危重症患者100%治愈、无死亡病例的目标,因其表现突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截至今年11月16日,该院已收治3297名确诊患者,既有90多岁的耄耋老人,也有出生不足百日的婴儿,绝大部分是厦门以外的输入病例,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经过科学救治,第一医院不负重托,交出了各方满意的答卷,被国务院联防联控督导组誉为“守着国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厦大附一善用“互联网+”作为防疫利器,比如,巧用线上发热门诊为群众解疑释惑,创新研发临床检验标本前处理智能系统,提升核酸检测效率。

除了筑牢厦门防线,“一院人”逆行武汉、驰援上海、支援海南、奔赴莆田和泉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一院人”坚守抗疫一线的身影。

高度

创新突破 矢志攀登医学高峰

患者信赖一家医院,最看重的是医疗技术。长期以来,厦大附一的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都是区域医疗发展标杆典范。早在解放前后,厦大附一的技术水平已在闽西南乃至省内位居前列,许多医务人员堪称厦门市内外科创建的元老功臣。1972年,外科烧伤救治小组先后16次手术,首次采用异种皮覆盖创面的方法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87.5%(其中Ⅲ度64%)的特重烧伤患者,获省政府科技成果奖;1990年,在全省最先采用改良低温麻醉方法开展心内直视术;2007年,开展国内首例脑积水“大头娃娃”巨颅畸形颅腔重建手术,填补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空白;2019年,在闽西南率先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至今已开展近2000台机器人手术;2022年,成功植入全省首例正式获批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在攀登医学高峰的征程中,厦大附一创新突破的步伐永不停歇。这,就是“一院”的高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年疫情并未阻挡厦大附一前进的脚步。正如王占祥院长所言,“我们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医疗创新、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三年来,厦大附一在素有“国考”之称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稳居全国百强,创下全国56名的历史最佳排名;连续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今年排名创历史新高。

勇攀医学高峰,厦大附一不仅医疗技术勇夺第一,教学、科研、医院管理也齐头并进。以科研为例,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在前沿科研领域持续发力,获得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福建省医疗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此外,该院还获得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70余项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SCI论文数自2020年起每年超过20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38.104。在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厦大附一先后共有20个学科进入百强榜。2022年首度公布的“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中,该院有10个学科进入百强榜,学科进榜数厦门第一。

广度

拓展服务 优质医疗守护健康

身为闽西南最负盛名的三甲综合医院,厦大附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半径,拓宽国际视野,助力厦门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这,就是“一院”的广度。

多年来,厦门市坚持实施“跨岛发展”战略,厦大附一积极响应卫生健康事业“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行动计划,携手岛外医疗机构建设分院或院区,让岛外群众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厦大附一按照“整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同质化医疗”的原则,托管厦门市第三医院,并挂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王占祥表示,厦大附一会将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技术带到同安,力争5年内将同安院区打造成三甲医院,促进岛内外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近年来,厦门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国际声望持续提升,各类大型活动纷纷在厦举办。从九八投洽会、金砖厦门会晤、海峡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到每年的国际马拉松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量级文体活动,厦大附一总是将医疗保障当作重要使命,圆满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

厦大附一还走出厦门,走进西部,踊跃援疆、援宁、援藏、援甘,并迈出国门,参与援朝、援非……85年来,“一院人”的足迹从鹭岛绵延开来,遍布国内外,走出一条宽广的大爱之路。从2017年至今,该院共派出14批141名医疗队员到临夏州各医院开展帮扶工作。2020年12月,临夏州人民医院正式晋级“三甲”成为临夏州首家三甲医院。2021年,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显著,厦大附一被评为厦门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院要进步,离不开广泛的交流合作。虽在区域医疗卫生系统长期领跑,厦大附一从不自我满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及院校深入交流、密切合作,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温度

人文赓续 智慧医院惠民便民

厦大附一最打动患者的,是流淌在几代“一院人”血液里的“仁心仁术,至诚至善”理念。早在1963年,该院就开始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外科郑秀木医生每次胸腔手术后,都不分昼夜地守在患者身旁,一把旧躺椅,伴他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1972年,内科的许妙珍、苏丽卿、廖素惠、范丽珠为了学好基本功,在彼此身上练习扎针;1990年大年初一深夜,医院接到出海抢救上海远洋货轮船员的紧急任务,内科陈炳煌医生、外科李汉成医生和护士长王光华接到命令立即携带药械出发,顶着狂风巨浪,在海上颠簸20多个小时终于到达货轮,将患者接回医院救治……燃烧自己,点亮生命之光。这,就是“一院”的温度。

进入21世纪,随着诊疗模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厦大附一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人文之光更加璀璨,2020年荣获中国医学人文最高奖项——全国“人文爱心医院”称号。

这些年,厦大附一不断完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对多个病种实行精细化一体化管理,让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免受多科室辗转求医之苦。同时,医院集全院之力打造日间手术中心,上百种疾病,从入院、手术、出院,24小时内一站式搞定。2021年,该院日间手术中心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获国家卫健委表扬,一举揽获“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先进科室”“改善医疗服务突出个人”三块国字招牌,今年又荣膺“完善与拓展日间医疗服务”全国总决赛金奖。

智慧医院建设的深入推进,让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快捷。2006年,该院在全省率先推行“全预约”看病,2010年在全国公立医院率先实施“全自助、全预约”看病;2016年,正式启动福建省首家互联网医院,实现线上线下就医全程联动。2020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胎心监测以来,累计正确判读近4.8万人次胎心监测报告,其中诊断异常的近8000例,及时规避了孕期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前不久,“2022中国有约ADatewithChina”国际媒体团走进厦大附一,60余名中外记者聚焦该院智慧医院建设成果,感受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数字】

历届“国考”作为尖子生领跑,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创下全国第56名的历史最佳排名,连续五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单,排名一路攀升。

●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重症、临床护理、肿瘤学

●2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占全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半壁江山

●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病

●7个省市级医学中心:全市最多

●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神经系统疾病、妇产疾病、慢性肾病

●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科疾病、妇科生殖健康、慢性肾小球疾病

●2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

●2个学系:厦大医学院神经科学系、血液病学系

●25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

●17个省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

●1个国家级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1个国家级临床药师规培基地

●8人获中国医师奖:依次为陈焕章、尤元璋、王占祥、杨叔禹、裴新亚、吴华、姜杰、黄继义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1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