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0月10日消息(见习记者 邬眉 通讯员 叶晓菲)在黄厝与多元艺术对话,在天马和显示黑科技相识,在翔安大桥上感受交通路网的迭代升级……10月9日,来自中央、福建省、厦门市媒体近30名记者走进翔安,近距离解开厦门市翔安区的活力密码。
近年来,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的指引下,翔安区航空新城、翔安新城、同翔高新城等一座座新城加速崛起,城镇化率从56.1%提升至70.5%,常住人口从27.2万人增加到61万人,全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创出新格局。
“通过走访,让我们近距离看到翔安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上所做的努力,这些无一不是开启翔安快速发展的成功钥匙。”香港商报厦门站记者胡薇说。
艺术赋能 千年古村落重焕生机
“鹭岛溪里游,鹧鸪山间啼,田间农忙活,村边高楼围。”这首诗描写的正是采访团走访的第一站——位于香山脚下的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
黄厝村的艺术墙绘(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漫步紫云大街,众人目光立即被房前屋后的艺术墙绘吸引,而这只是黄厝村艺术赋能的其中一个创想。近年来,黄厝村深挖闲置古厝民宅资源,用文化厚植乡愁,用艺术赋能乡业,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主题,不断探索、呈现艺术和地方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黄厝村的村民很热情,这也是我选择留在这里发展的最初原因。”作为黄厝村第一个入驻的艺术家,史文沧从2017年便驻村参与黄厝村的规划和改造。通过调研,史文沧发现在翔安区已发掘的8处古窑址中,有5处在黄厝村,其中黄厝的鸿岗窑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时期。“黄厝村特有的历史底蕴让我找到了改造的方向,也让我对黄厝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闲置古厝重焕生机(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在史文沧的带动下,黄厝村现已入驻20多家从事雕塑、漆艺、木艺、陶艺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工作室。通过改造村民的闲置古厝,艺术家有了富有个人艺术标志的工作室,而那些破旧、闲置古厝也在艺术家手下重新焕发了生机。“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文创带动旅创,让黄厝村成为厦门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点。”史文沧如是说。
龙头带动 产业发展开启新篇章
高刷高清的电竞屏、裸眼可看3D电影的手机屏、适应特殊环境需求的工业屏……在厦门天马的展示厅里,采访团看到了大量出自天马产线上的前沿成果和应用产品。
采访团参观现场(央广网发 翔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公司近40年来专注于中小尺寸屏幕生产,产品应用覆盖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车载、医疗等领域。”据厦门天马董事会秘书钟健升介绍,自2011年落户翔安,天马已在此建成已建成第5.5代与第6代共2条低温多晶硅(LTPS)产线,在建一条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一条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产线和一条Micro-LED试验线,厦门也成为天马最大的产业制造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
近年来,翔安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吸引世界知名企业争相入驻,为产业集聚储蓄力量。目前,翔安区已形成了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点产业链群,成为厦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福建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
路网升级 岛内外差距再度缩小
在翔安大桥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完成项目收尾工作。在阳光的映射下,翔安大桥宛如一条白色巨龙,卧波间连结鹭岛内外。
翔安大桥现场航拍(央广网发 翔安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这条直通厦门五缘湾的大桥,全长约12公里,其中跨海桥梁长约4.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国内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
何为预制装配化?中交一航局翔安大桥A3标项目部工程部长方超为记者们作出了最形象的解释,即将构件在陆地上预制好后,运到海上的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像‘搭积木’一样,将预制的构件拼接起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构件规格稳定安全,又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方超解释说。
据介绍,今年9月12日,翔安大桥主桥成功合龙,目前项目隧道已完成主体设计总量的75%;海中主线桥钢箱梁吊装全部完成,正在安装护栏等附属设施,同时沥青路面摊铺也同步交叉作业,预计于2023年春节前通车。
作为厦门市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布局中本岛与大陆腹地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翔安大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海西经济区路网和厦门市城市路网,辐射、带动和服务翔安发展,进一步缩小厦门岛内外差距,对厦门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