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权威发布 >> 查看内容

CNN:新冠病毒接触量越高,重症住院风险越大

2020-11-04 17:58:57本站本站编辑查看次数:352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袁月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名言是否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CNN近期发布一份报告称,接触新冠病毒的剂量可能与发病症状有关,有可能是无症状、轻度症状,或者是重症乃至死亡。

达特茅斯马萨诸塞大学生物学副教授Erin Bromage解释,很多病毒感染都与接触剂量有关,比如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等。如果实验动物接触很低剂量的病毒,它们就可以避免发病;当这个剂量到达某个水平时,就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动物患病;若我们用超过这个感染剂量的病毒攻击动物,那么高剂量的病毒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冠病毒感染不一定需要特定剂量的病毒才能导致细胞感染,而是增加了病毒进入细胞并感染的几率,从而触发连锁反应。就像受精一样,数千万个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让卵子受精,如此巨量的分母只是为了提高一个精子最终到达卵子,冲破她的防御的机会。

病毒接触剂量还有一个维度就是“时间”。究竟在哪一个时间点接触病毒并不重要,而是在一段时间内接触病毒的总和。因此,公交车司机、急诊室医生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处在一个高危环境中,在较高的剂量下暴露很长时间,意味着接触更多的病毒。

因此,10月中旬美国CDC将“密切接触”的定义修改为与感染者多次短暂接触,总时长大于15分钟——此前的定义是与感染者持续接触15分钟。多次小量接触,等于一次大量接触。

病毒感染与个体有关,每个人被感染所需的病毒量是不同的,免疫力弱的人、精神压力大的人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感染。因此,老年人、有吸烟饮酒不良嗜好、运动很少、失眠的人,他们反复接触病毒就容易被感染,而健康人群感染风险更低一些。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探讨,真实的感染因素要复杂的多。旧金山加州大学的传染病医学教授Monica Gandhi说,我们无法通过实验确定一个人究竟接触多少病毒会被感染。这种实验意味着要让参与者主动接触病毒,极不道德。

我们可以在雪貂、仓鼠等动物模型上进行测试,这两种动物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接触的量越大,患病几率就越高。这能够证实接触量和感染风险存在联系,但实验结果还不能用于人类。

从当前的人类病例报告来看,病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有关,病情越重,病毒载量越高。所以无症状或轻度症状患者可能接触病毒量较少,他们可以冷静处理,接受隔离即可,不太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接触极少量的病毒,是否可以在无症状感染的条件下产生免疫,类似于疫苗的效果?Gandhi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介绍,阿根廷游轮和几个美国食品加工厂的阳性患者无症状感染率超过80%,超过CDC估计的40%约一倍。口罩似乎是保护他们的主要因素。

口罩可以过滤掉一定量的病毒颗粒,密切接触者在接触少量病毒的条件下触发人体免疫系统消除病毒。就像在天花疫苗发明前,人们对抗天花的方式就是主动接触病人的一点点含有病毒的体液触发免疫作用。在这种免疫作用下,一些人完全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症状,但体内已经有了针对病毒的抗体。

戴口罩就能达成自然免疫吗?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证实这一点。就目前来看,人们无法了解到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了病毒,更不知道接触了多少的病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普遍提倡的公共卫生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室外接触,保持手部卫生,戴口罩!

参考资料:

1.CNN

The 'dose' of coronavirus a person gets may determine how sick they get; masks could help

https://edition.cnn.com/2020/11/01/health/viral-dose-coronavirus-severity/index.html


免责声明: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商业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3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