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厦门市卫生健康暨医保工作会议召开
2019-03-20 11:06:34厦门网佚名查看次数:3350
省劳模、中医主任医师周清和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华碧春、邱英明等十几位厦门知名中医专家,利用周末时间举行爱心义诊活动。(资料图)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通讯员 田丁 图/市卫计委供图(除署名外)) 2018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健康厦门的目标,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有效扩充医疗资源总量,大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扎实开展智慧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公平的卫生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为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将厦门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15日上午,2019年厦门市卫生健康暨医保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市卫计委将推进健康厦门建设项目化、具体化,完善健康厦门建设推进机制,着力构建健康厦门建设工作新格局,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加强部门融合、资源整合与服务联动,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体系,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落实《健康厦门2030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下沉,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厦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命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回顾2018
人均期望寿命80.75岁 全年新增床位4000张
2018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80.75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我市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婴儿死亡率为2.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20‰。人口主要健康评价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全省领先,达到发达国家较好水平。
全市新增建成床位4000张,为历年最多,且实现每千人实有床位数为4.04张(按照常住人口411万计算),比上年增加0.21张。同安工业集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山金湖服务站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成开业,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药品采购试点工作成“厦门经验” 医改经验获得世卫组织肯定
去年我市深化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并获得肯定。我市成为“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11个国家试点城市之一,全市13家公立医疗机构和39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纳入采购试点。厦门试点工作做法获得国务院孙春兰副总理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推广“厦门经验”。
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33.6%,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68.1%。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绩效薪酬管理得到加强。完成第二批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调整,推出第二批98个按病种收费病种,现累计有256个病种按病种收费。世卫组织西太区考察团对我市医疗改革经验表示肯定。
建立全新预约挂号平台 就诊等候时间缩短2/3
去年,我市在推广智慧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工程上有了全新的体验与成果。厦门市成为目前唯一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最高等级测评的地市级城市。厦门i健康平台获得第二届全国基层信息化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
随着全市统一的挂号预约和支付平台的建立,真正实现精确到分钟的门诊预约服务,门诊就诊环节缩减为4个,等候时间缩短2/3。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检查诊疗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影像共享互认。
优势学科群建设有新突破 设立32个“名医工作室”
去年,我市设立32个“名医工作室”,包含5个院士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专家170名;3名中医专家被评为福建省名中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派驻专家123人;复旦儿科厦门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远程医学中心协作单位。
学科建设上也实现“零的突破”。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分别跻身艾力彼“中国顶级医院100强”“中国中医医院100强”。15个学科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值“百强排行榜”,占全省入榜数的四分之一。23个西医类专科、5个中医类专科入选新一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西医类重点专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首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导航系统
全市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95%,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人口计生责任指标。在全国首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导航系统,建设母婴设施300多家。积极开展健康老龄化行动,全市养老床位1307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11748张,占89.8%。
同时,我市也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全面推广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的城市,并稳步推广无痛分娩。
展望2019
以市民健康为中心 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
今年,我市将围绕“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厦门实践,突出维护健康、深化医改、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重点任务,努力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最重要的便是“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健全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将健康融入媒体宣传、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推进健康厦门建设项目化、具体化。今年力争完成建设2个省级卫生乡镇、6个省级卫生村和25个省级卫生社区的工作目标。
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今年,我市将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下沉,实施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区域三级骨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诊疗等建设,进一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全市三级医院推广胃肠道肿瘤、肺结节等疾病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入破解医改难题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把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促进公立医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
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 推广智慧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服务
今年,我市将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开通连接上海总部的跨省区远程医疗服务,推动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同时,扎实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围绕提升医疗健康信息化惠民便民服务,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建设图像智能识别平台,建设基层区域体检平台,为居民就医需求提供便利与保障。
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
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市将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组织实施《厦门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增加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人才和学科后备人才等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同时,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鼓励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师及民营医疗机构医师参加全科医生培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增设全科医疗科并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努力让人民群众“少得病”
今年我市将在全市社区开展重点人群大肠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筛查,促进慢性病早诊早治,切实做好健康的守门人。强化重点人群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接种工作,全面推广预防接种查询和全预约平台的使用。加强疫苗全链条规范化管理,确保疫苗安全。
积极推广镇痛分娩服务技术,强化生育全程优质服务,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守住母婴安全基本面。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措施,年内新建母婴设施60家以上,进一步推广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导航系统,提高母婴设施利用率和服务可及性。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推动实现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能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
加快急救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应急指挥平台融合建设,共享院前急救患者的医疗信息,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卫生应急合作,深化两岸公共卫生合作和重要传染病疫情通报机制。
声音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姚冠华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市实现卫生计生向卫生健康转变的承前启后之年,我市将围绕“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努力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部门融合、资源整合与服务联动,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扩大社区健康指导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