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出境游?等你的可能只是海外医疗骗局
2019-01-06 10:39:53新浪佚名查看次数:424
“一些人如此容易上当受骗,与懂不懂医学无关,而是看有没有常识,以及是否能克制自己的占便宜冲动。一些人不相信科学经验,却热衷于相信‘奇迹’,相信一款药能够‘包治百病’和‘化腐朽为传奇’,当然就更容易被骗子俘获。”
免费坐飞机出境游、免费参加高端海外医疗说明会、免费接受“国际权威医学机构”体检……这是浙江嘉兴市某美容院为会员提供的诱人福利。然而,当他们踏上旅程时,便进入了他人精心设置的海外医疗骗局。2018年12月28日,公安部督办的“4·24”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侦查终结,警方已依法查获涉案人员132名,冻结涉案资金7000多万元,扣押假药3000多箱及一大批涉案物品。
近年来,高端海外医疗在国内逐渐升温。此前有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医疗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000亿美元。但是,热潮背后的坑也不少。这起被破获的大案,诈骗团伙就专门盯着“高收入、爱养生、不懂法、不懂医者下手”,受害人几乎遍及全国,涉案金额以亿计——该领域的骗与被骗的概率可想而知。
从相关案件披露的细节来看,海外就医需求上升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种种漏洞,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个精美的陷阱。此次案件中,诈骗团伙先是诱骗“熟客”参与免费出境游,然后借机邀请参加高端海外医疗说明会,并雇佣外国人扮演国际医疗专家会诊,再趁机兜售治疗方案。这种“一条龙服务”,一方面满足了不少人占便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抓住了人们对高端医疗的诉求,堪称“步步设陷”。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对个人来讲,要戳破真相,其实并没那么难。比如,一些服务人员“比亲人还亲”,并许诺免费出境游,不过是把一些保健品骗局中针对老人的“送鸡蛋”小恩小惠换成了出国机票,但套路其实还是一样,无非是感情牌与利诱牌。回头想想,一个来路不明的机构突然送你免费出境游,难道第一感觉不是可疑吗?而所谓的医疗专家问诊,动辄给你判了“重病”,如果在刷卡付钱之前,先找正规医院检查一番,还有那么容易被唬住吗?
说到底,一些人如此容易上当受骗,与懂不懂医学无关,而是看有没有常识,以及是否能克制自己的占便宜冲动。一些人不相信科学经验,却热衷于相信“奇迹”,相信一款药能够“包治百病”和“化腐朽为神奇”,当然就更容易被骗子俘获。
当然,诈骗犯罪得逞,不能只怪罪于被骗者的“轻信”。尤其是当它嫁接于海外医疗这种正常的消费需求之上。这些骗术或许是抓住了某种普遍的人性弱点,但其本质上,依然是监管孱弱甚至是缺失的产物。比如此前有媒体分析,目前医疗旅游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医疗旅游跨地域、跨语言的统一行业规范还没有形成,监管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给一些不法分子的乘虚而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特别是,海外医疗骗局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又能够利用地域文化、语言的差异,在消费者与骗子之间构建信息落差,这对消费者更具“杀伤力”。在该领域,公共部门如果不能及时立规,不配备相应的监管、执法资源,就很可能将一个新兴的“领地”拱手让给不法者。
海外医疗骗局的出现,折射的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滞后。一是,个人对于海外医疗的“消费”需求,滞后于自己所能够掌控的信息和常识,呈现出“病急乱投医”的尴尬;二是,相关法律、规则的制定滞后于社会对于海外就医需求的上升步伐。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齐头赶上,海外医疗才能少一点坑。(朱昌俊)
免费坐飞机出境游、免费参加高端海外医疗说明会、免费接受“国际权威医学机构”体检……这是浙江嘉兴市某美容院为会员提供的诱人福利。然而,当他们踏上旅程时,便进入了他人精心设置的海外医疗骗局。2018年12月28日,公安部督办的“4·24”特大海外医疗诈骗案侦查终结,警方已依法查获涉案人员132名,冻结涉案资金7000多万元,扣押假药3000多箱及一大批涉案物品。
近年来,高端海外医疗在国内逐渐升温。此前有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医疗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000亿美元。但是,热潮背后的坑也不少。这起被破获的大案,诈骗团伙就专门盯着“高收入、爱养生、不懂法、不懂医者下手”,受害人几乎遍及全国,涉案金额以亿计——该领域的骗与被骗的概率可想而知。
从相关案件披露的细节来看,海外就医需求上升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种种漏洞,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个精美的陷阱。此次案件中,诈骗团伙先是诱骗“熟客”参与免费出境游,然后借机邀请参加高端海外医疗说明会,并雇佣外国人扮演国际医疗专家会诊,再趁机兜售治疗方案。这种“一条龙服务”,一方面满足了不少人占便宜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抓住了人们对高端医疗的诉求,堪称“步步设陷”。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对个人来讲,要戳破真相,其实并没那么难。比如,一些服务人员“比亲人还亲”,并许诺免费出境游,不过是把一些保健品骗局中针对老人的“送鸡蛋”小恩小惠换成了出国机票,但套路其实还是一样,无非是感情牌与利诱牌。回头想想,一个来路不明的机构突然送你免费出境游,难道第一感觉不是可疑吗?而所谓的医疗专家问诊,动辄给你判了“重病”,如果在刷卡付钱之前,先找正规医院检查一番,还有那么容易被唬住吗?
说到底,一些人如此容易上当受骗,与懂不懂医学无关,而是看有没有常识,以及是否能克制自己的占便宜冲动。一些人不相信科学经验,却热衷于相信“奇迹”,相信一款药能够“包治百病”和“化腐朽为神奇”,当然就更容易被骗子俘获。
当然,诈骗犯罪得逞,不能只怪罪于被骗者的“轻信”。尤其是当它嫁接于海外医疗这种正常的消费需求之上。这些骗术或许是抓住了某种普遍的人性弱点,但其本质上,依然是监管孱弱甚至是缺失的产物。比如此前有媒体分析,目前医疗旅游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医疗旅游跨地域、跨语言的统一行业规范还没有形成,监管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这给一些不法分子的乘虚而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特别是,海外医疗骗局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又能够利用地域文化、语言的差异,在消费者与骗子之间构建信息落差,这对消费者更具“杀伤力”。在该领域,公共部门如果不能及时立规,不配备相应的监管、执法资源,就很可能将一个新兴的“领地”拱手让给不法者。
海外医疗骗局的出现,折射的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滞后。一是,个人对于海外医疗的“消费”需求,滞后于自己所能够掌控的信息和常识,呈现出“病急乱投医”的尴尬;二是,相关法律、规则的制定滞后于社会对于海外就医需求的上升步伐。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齐头赶上,海外医疗才能少一点坑。(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