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2018-09-24 13:52:56新浪佚名查看次数:994
原标题:上海标志性首创案例征集 |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要么看病、要么吃饭”,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看不起病、看不上病。长宁区新泾镇这样有一户低保家庭,男方患有各种慢性病,女方十年前突发尿毒症,需要长期血透治疗。当时他家每月要花费4000元血透费用,其中自费约2000元。尽管街道通过各方慈善机构、帮困结对等不断帮扶,经济与生活上的压力还是使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幸好,从2010年起这户家庭被纳入到长宁区“四医联动”政策下,自那时起,他家看病费用大大减少,每月只需承担约400元。
图说: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化验窗口。长宁区供图
什么是“四医联动”?简而言之,就是“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长宁区在仙霞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救助新举措,减轻了困难群体家庭的医疗负担,让困难人员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图说:长宁区“四医联动”政策出台前,长宁区卫计委在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利贫项目调查。长宁区供图
“困难群众看病,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需要垫付的第一笔钱就拿不出来。于是我们突破了传统救助模式,从源头上干预,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以前困难群体看病,需要先垫付再报销,现在这笔医疗费用直接减免,由街道直接和医院结算。“四医联动”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因病致贫,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
据介绍,“四医联动”突破了传统救助政策以原民政托底保障对象的局限,涵盖区内民政特殊救济对象、低保人员、因病致贫人员、65周岁以上无业老人等困难群体,并且大幅提高了救助标准。
例如,如果低保对象医保范围内就诊花费200元,按50%医保统筹计算需自负100元,按市里现行门急诊医疗救助政策,只能救助60%即60元的保障。而享受“四医联动”医疗救助的个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付部分的5%即5元;在区属二级医院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10%即10元。困难人员绝大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和救助资金承担,减免力度达95%-97.5%。
图说:四医联动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长宁区供图
不仅如此,长宁区还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与“四医联动”工作相结合:“四医联动”对象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享受定点医疗优惠政策;到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由家庭医生接诊;如需转诊,由家庭医生负责从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至区属定点二级医疗机构继续诊治。
那么,“四医联动”政策下,政府投入的医疗帮困资金会增加吗?长宁区卫计委副主任江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时我们通过仙霞街道的居委会试点,请第三方复旦大学做了一个政策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估,把报告和政府相关部门分享。在资金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精准扶贫。”江萍介绍,从科研项目到政策落地,“四医联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并获评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典型创新案例等,医疗救助经验材料还向全国示范推广。
截至2018年9月,共累计为1.28万人办理“四医联动”保障资格,当前享受保障资格的有5788人。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我要爆料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要么看病、要么吃饭”,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看不起病、看不上病。长宁区新泾镇这样有一户低保家庭,男方患有各种慢性病,女方十年前突发尿毒症,需要长期血透治疗。当时他家每月要花费4000元血透费用,其中自费约2000元。尽管街道通过各方慈善机构、帮困结对等不断帮扶,经济与生活上的压力还是使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幸好,从2010年起这户家庭被纳入到长宁区“四医联动”政策下,自那时起,他家看病费用大大减少,每月只需承担约400元。
图说: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化验窗口。长宁区供图
什么是“四医联动”?简而言之,就是“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长宁区在仙霞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救助新举措,减轻了困难群体家庭的医疗负担,让困难人员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图说:长宁区“四医联动”政策出台前,长宁区卫计委在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利贫项目调查。长宁区供图
“困难群众看病,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需要垫付的第一笔钱就拿不出来。于是我们突破了传统救助模式,从源头上干预,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以前困难群体看病,需要先垫付再报销,现在这笔医疗费用直接减免,由街道直接和医院结算。“四医联动”完善了医疗救助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因病致贫,缓解因病陷入困境群众的“不能承受之重”。
据介绍,“四医联动”突破了传统救助政策以原民政托底保障对象的局限,涵盖区内民政特殊救济对象、低保人员、因病致贫人员、65周岁以上无业老人等困难群体,并且大幅提高了救助标准。
例如,如果低保对象医保范围内就诊花费200元,按50%医保统筹计算需自负100元,按市里现行门急诊医疗救助政策,只能救助60%即60元的保障。而享受“四医联动”医疗救助的个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付部分的5%即5元;在区属二级医院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10%即10元。困难人员绝大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和救助资金承担,减免力度达95%-97.5%。
图说:四医联动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长宁区供图
不仅如此,长宁区还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工作与“四医联动”工作相结合:“四医联动”对象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享受定点医疗优惠政策;到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由家庭医生接诊;如需转诊,由家庭医生负责从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至区属定点二级医疗机构继续诊治。
那么,“四医联动”政策下,政府投入的医疗帮困资金会增加吗?长宁区卫计委副主任江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时我们通过仙霞街道的居委会试点,请第三方复旦大学做了一个政策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估,把报告和政府相关部门分享。在资金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精准扶贫。”江萍介绍,从科研项目到政策落地,“四医联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并获评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典型创新案例等,医疗救助经验材料还向全国示范推广。
截至2018年9月,共累计为1.28万人办理“四医联动”保障资格,当前享受保障资格的有5788人。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我要爆料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