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医保
2018-08-21 09:10:12深圳特区报佚名查看次数:56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的医疗保险也经历了从改革调研试点到建立多形式的基本医疗制度、再到迈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阶段的演变过程。截至2018年7月末,深圳基本医保总参保人数达到1445.95万人,较1996年底24.41万人的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近22年间参保人数增长超58倍,年均增长率为20.4%。由此,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深圳参保人享受低缴费高待遇少跑腿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深圳开创医保制度改革之先河
“在全国来说,深圳医保改革起步较早。早在1989年4月份,深圳成立医保改革领导小组至今。”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沈华亮介绍,近30年来,深圳社保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原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政策调整后,现在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
记者了解到,从1989年4月到1992年7月,是深圳医保改革调研试点阶段。深圳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后,开始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调研。随后成立了深圳市医保局,负责管理医疗保险业务。
在1992年8月到1996年6月间,深圳率先在全国打破原有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打破干部和职工身份的区别,实行了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医保制度改革之先河。
1996年7月到2003年6月,深圳建立起了多形式的基本医疗制度,当时分为综合医保和住院医保。
2003年7月到2005年2月,深圳建立了多层次的医保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医保之外,建立了一个地方补充医保。
2014年1月深圳迈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阶段。
多层次全面保障参保人权益
近30年来,深圳医保小步快跑,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选择、多渠道、多待遇、多方式、多机制、少缴费、少跑腿”七多两少的深圳特色。
记者了解到,深圳医保体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医保,体现全国一致和公平性;第二层次为地方补充医保,体现地区经济差别;第三层次为企业补充医保,体现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间经济差别;第四层次为商业性补充医保,体现个体经济差别。其中深圳重大疾病补充医保采用“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模式,自愿参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第一个合作周期保费为每人每年20元,第二个合作周期提高到每人每年29元。
深圳基本医保实行“一制三档”,分基本医保1档(即综合医保)、2档(即住院医保)和3档(即农民工医保)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基本医保实行统一的基本医保“三个目录”、住院“起付线”和“封顶线”,只是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金额或就医方便程度有所不同。
全市3778家定点医疗机构任选择
面对多种形式的医保,深圳医保参保人选择众多。农村城市化人员、户籍居民可在基本医保1档和2档中任选一种参加,非深户籍员工可在基本医保三种形式中任选一种参加。与此同时,参保人就医的定点医药机构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从2017年2月1日起定点医药机构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统筹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大幅增长,加上省内异地就医平台上其他统筹地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被认定为本市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选择的机会随之大幅增加。基本医保1档参保人门诊就医购药可选择去市内任一家定点医药机构,2档和3档参保人尽管只能选定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本人的门诊就医点,但如果对选定的机构不满意的话,选定的次月就可以更改。
截至6月份,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达到3778家,其中市内定点药店有2443家。此外,省异地就医平台上定点医疗机构共732家,其中深圳88家,省内其他20个城市644家。2017年市内医保门诊刷卡记账6034.27万人次,住院刷卡记账71.21万人次,现金报销7.09万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次数的0.12%。
深圳医保支付方式多,采用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支付方式。医疗监管方式也多,分别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的行为、参保人的就医行为进行监管。
住院报销比例最低78%以上
深圳医保参保人享受保障高待遇多:除享受基本医保待遇外,还享受地方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补充医保待遇等;除享受住院、门诊大病医疗保障待遇外,还享受普通门诊医疗待遇。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和地方补充医疗费用超出地方补充医保基金支付限额的部分,由地方补充医保基金再支付50%,相当于取消了基本医保和地方补充医保的“封顶线”。据统计,2017年基本医疗保险1档、2档、3档医保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地补医疗+平安重疾)门诊报销比例分别为92.74%、80.14%、72.37%,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2.86%、88.32%、78.53%。
深圳医保多种渠道解决困难群体筹资难问题。低保人员由民政部门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为其代缴医保1档保费;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则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医保2档保费;重度残疾人员由残疾人保障基金为其缴纳医保1档保费;农村城市化人员由同富裕工程基金进行保费补贴;40岁-50岁就业困难人员由就业服务中心按每人每月400元发放社会保险参保补贴;其他非就业居民、在校在园学生等参加医保由财政按每人每年给予450元补助。
深圳医保机制多,医保待遇与连续参保时间挂钩、保大病兼顾保小病、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推行“总额控制、结余留用”。
保险费加权平均2.98%为全国最低
深圳医保在维持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医保费率。在确保参保人享受高保障的情况下,基本医保“一制三档”保险费加权平均为2.98%,为全国最低。
深圳医保参保人在享受高福利的同时,也享受便利的服务。2016年6月深圳市人社局开始与支付宝、微信、平安集团、建设银行、银联云闪付等五家支付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出医保门诊预约挂号和诊疗费用移动支付,大大缩短参保人看病挂号、缴费排队时间。深圳社保通过建立个人网页、微信、社保自助终端三位一体“互联网+社保经办”模式,持续拓展线上服务路径,参保人足不出户或在家门口就可享受33项服务,如参保信息查询、个人账户余额查询、医疗消费情况查询、门诊大病认定结果查询、医疗账户家庭绑定、个人社康点绑定、少儿大学生缴费、补扣费和停缴、参保证明打印、社保关系转移凭证查询打印、社保卡挂失和解除挂失等。
深圳大力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大大缓解了参保人异地就医垫资难、报销难和周期长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购买服务的形式,省外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委托商保公司受理材料,委托四家商业保险公司分别在10个城市每家各设一个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受理点(实际共39个),为深圳在10个城市及附近就医的参保人提供受理服务,大大缩短往返路程。
深圳开创医保制度改革之先河
“在全国来说,深圳医保改革起步较早。早在1989年4月份,深圳成立医保改革领导小组至今。”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沈华亮介绍,近30年来,深圳社保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原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政策调整后,现在初步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全民医保制度。
记者了解到,从1989年4月到1992年7月,是深圳医保改革调研试点阶段。深圳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后,开始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调研。随后成立了深圳市医保局,负责管理医疗保险业务。
在1992年8月到1996年6月间,深圳率先在全国打破原有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打破干部和职工身份的区别,实行了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医保制度改革之先河。
1996年7月到2003年6月,深圳建立起了多形式的基本医疗制度,当时分为综合医保和住院医保。
2003年7月到2005年2月,深圳建立了多层次的医保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医保之外,建立了一个地方补充医保。
2014年1月深圳迈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阶段。
多层次全面保障参保人权益
近30年来,深圳医保小步快跑,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选择、多渠道、多待遇、多方式、多机制、少缴费、少跑腿”七多两少的深圳特色。
记者了解到,深圳医保体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医保,体现全国一致和公平性;第二层次为地方补充医保,体现地区经济差别;第三层次为企业补充医保,体现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间经济差别;第四层次为商业性补充医保,体现个体经济差别。其中深圳重大疾病补充医保采用“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模式,自愿参保,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第一个合作周期保费为每人每年20元,第二个合作周期提高到每人每年29元。
深圳基本医保实行“一制三档”,分基本医保1档(即综合医保)、2档(即住院医保)和3档(即农民工医保)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基本医保实行统一的基本医保“三个目录”、住院“起付线”和“封顶线”,只是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金额或就医方便程度有所不同。
全市3778家定点医疗机构任选择
面对多种形式的医保,深圳医保参保人选择众多。农村城市化人员、户籍居民可在基本医保1档和2档中任选一种参加,非深户籍员工可在基本医保三种形式中任选一种参加。与此同时,参保人就医的定点医药机构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从2017年2月1日起定点医药机构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统筹区域内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大幅增长,加上省内异地就医平台上其他统筹地区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被认定为本市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选择的机会随之大幅增加。基本医保1档参保人门诊就医购药可选择去市内任一家定点医药机构,2档和3档参保人尽管只能选定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本人的门诊就医点,但如果对选定的机构不满意的话,选定的次月就可以更改。
截至6月份,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达到3778家,其中市内定点药店有2443家。此外,省异地就医平台上定点医疗机构共732家,其中深圳88家,省内其他20个城市644家。2017年市内医保门诊刷卡记账6034.27万人次,住院刷卡记账71.21万人次,现金报销7.09万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次数的0.12%。
深圳医保支付方式多,采用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支付方式。医疗监管方式也多,分别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的行为、参保人的就医行为进行监管。
住院报销比例最低78%以上
深圳医保参保人享受保障高待遇多:除享受基本医保待遇外,还享受地方补充医保、重特大疾病补充医保待遇等;除享受住院、门诊大病医疗保障待遇外,还享受普通门诊医疗待遇。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和地方补充医疗费用超出地方补充医保基金支付限额的部分,由地方补充医保基金再支付50%,相当于取消了基本医保和地方补充医保的“封顶线”。据统计,2017年基本医疗保险1档、2档、3档医保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地补医疗+平安重疾)门诊报销比例分别为92.74%、80.14%、72.37%,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92.86%、88.32%、78.53%。
深圳医保多种渠道解决困难群体筹资难问题。低保人员由民政部门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为其代缴医保1档保费;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则由失业保险基金为其缴纳医保2档保费;重度残疾人员由残疾人保障基金为其缴纳医保1档保费;农村城市化人员由同富裕工程基金进行保费补贴;40岁-50岁就业困难人员由就业服务中心按每人每月400元发放社会保险参保补贴;其他非就业居民、在校在园学生等参加医保由财政按每人每年给予450元补助。
深圳医保机制多,医保待遇与连续参保时间挂钩、保大病兼顾保小病、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推行“总额控制、结余留用”。
保险费加权平均2.98%为全国最低
深圳医保在维持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医保费率。在确保参保人享受高保障的情况下,基本医保“一制三档”保险费加权平均为2.98%,为全国最低。
深圳医保参保人在享受高福利的同时,也享受便利的服务。2016年6月深圳市人社局开始与支付宝、微信、平安集团、建设银行、银联云闪付等五家支付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出医保门诊预约挂号和诊疗费用移动支付,大大缩短参保人看病挂号、缴费排队时间。深圳社保通过建立个人网页、微信、社保自助终端三位一体“互联网+社保经办”模式,持续拓展线上服务路径,参保人足不出户或在家门口就可享受33项服务,如参保信息查询、个人账户余额查询、医疗消费情况查询、门诊大病认定结果查询、医疗账户家庭绑定、个人社康点绑定、少儿大学生缴费、补扣费和停缴、参保证明打印、社保关系转移凭证查询打印、社保卡挂失和解除挂失等。
深圳大力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大大缓解了参保人异地就医垫资难、报销难和周期长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购买服务的形式,省外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委托商保公司受理材料,委托四家商业保险公司分别在10个城市每家各设一个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受理点(实际共39个),为深圳在10个城市及附近就医的参保人提供受理服务,大大缩短往返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