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元行业资源 加快老龄产业发展
2018-05-08 11:56:53新华网佚名查看次数:323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宫晓倩)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对养老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5月5日,在北京举办的“2018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高端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表示,当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整合多元行业资源,向社会传播健康老龄化理念,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是下一个阶段大健康养老工作的主要内容。
论坛现场
老龄健康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机遇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老龄健康不等于老年健康,而是老龄化过程中人们的健康状况,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健康有重要影响。
“同时,新时代,老龄健康也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杜鹏表示,“在老龄健康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即便再有钱,到了老年阶段,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这一过程中,如果回归到经济发展本质和经济发展目的,对于花在老龄健康上的钱是投资还是消费?这个钱是否值得?能不能只花小钱使人在一生中享受到健康?我们会对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有新的认识。”
另外,杜鹏还指出,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这使得老龄产业,包括健康相关服务极大地拓展,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有关心理、外在环境的,这些不仅是给老年产业,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
失智老人需要疗愈性空间环境
在众多老龄产业中,老人的养老护理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失智老人,他们十分需要专业的养老照护。“当前,我国许多养老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接收失智老人,而那些能够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由于硬件设施与服务能力专业性不足,绝大多数还不能提供具有治疗性的空间环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表示,失智老人是机构养老的刚需人群,建设适合老年失智症患者居住的养老机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打造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周燕珉给出了七点建议,第一,尽量小规模组团。按照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6-14人为一个组团较为合适,最多不宜超过20人。像一个家庭一样,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照护;第二,失智老人独自出走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护理机构的出入口应该采取一定的隐蔽措施,例如出入口远离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采用隐蔽的门、锁具等;第三,营造居家氛围。通过与老人居家生活近似的材料、家具、色彩、尺度、功能来营造家庭的氛围,增加老人的安全感;第四,增强机构走廊的识别性。可以用不同色彩划分不同区段,布置具有可识别性、趣味性的老物件或者装饰画,便于老人区分;第五,强化老人的自我认知。老人的居室入口应易于识别,以引导老人进入自己的房间,避免误入他人房间,产生混乱;第六,保证失智花园的路径清晰。失智老人应有专门的花园,要注意路径长短、回旋性,不要有很多的岔入口,采用循环动线,避免老人产生困难;第七,强调五感刺激。用丰富的自然元素或人工元素给予老人在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适当的刺激,降低老人的失智恶化速度。
“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失智老人,不仅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而且利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不紧张、不发愁,满足失智老人的生活需求,让他们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周燕珉说。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信国安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专家及专业人士,共聚一堂,以老龄健康产业为脉络,共同探讨医疗、养老、大健康相关政策、脑健康与心理健康、养老区域规划及运营、老龄健康产业投融资等话题,推动老龄健康产业发展。
论坛现场
老龄健康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机遇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老龄健康不等于老年健康,而是老龄化过程中人们的健康状况,这个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健康有重要影响。
“同时,新时代,老龄健康也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杜鹏表示,“在老龄健康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意识到,即便再有钱,到了老年阶段,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这一过程中,如果回归到经济发展本质和经济发展目的,对于花在老龄健康上的钱是投资还是消费?这个钱是否值得?能不能只花小钱使人在一生中享受到健康?我们会对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有新的认识。”
另外,杜鹏还指出,健康老龄化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进,这使得老龄产业,包括健康相关服务极大地拓展,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有关心理、外在环境的,这些不仅是给老年产业,也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
失智老人需要疗愈性空间环境
在众多老龄产业中,老人的养老护理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失智老人,他们十分需要专业的养老照护。“当前,我国许多养老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接收失智老人,而那些能够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由于硬件设施与服务能力专业性不足,绝大多数还不能提供具有治疗性的空间环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表示,失智老人是机构养老的刚需人群,建设适合老年失智症患者居住的养老机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打造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疗愈性空间环境,周燕珉给出了七点建议,第一,尽量小规模组团。按照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6-14人为一个组团较为合适,最多不宜超过20人。像一个家庭一样,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照护;第二,失智老人独自出走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护理机构的出入口应该采取一定的隐蔽措施,例如出入口远离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采用隐蔽的门、锁具等;第三,营造居家氛围。通过与老人居家生活近似的材料、家具、色彩、尺度、功能来营造家庭的氛围,增加老人的安全感;第四,增强机构走廊的识别性。可以用不同色彩划分不同区段,布置具有可识别性、趣味性的老物件或者装饰画,便于老人区分;第五,强化老人的自我认知。老人的居室入口应易于识别,以引导老人进入自己的房间,避免误入他人房间,产生混乱;第六,保证失智花园的路径清晰。失智老人应有专门的花园,要注意路径长短、回旋性,不要有很多的岔入口,采用循环动线,避免老人产生困难;第七,强调五感刺激。用丰富的自然元素或人工元素给予老人在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适当的刺激,降低老人的失智恶化速度。
“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失智老人,不仅通过良好的服务管理,而且利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不紧张、不发愁,满足失智老人的生活需求,让他们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周燕珉说。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信国安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专家及专业人士,共聚一堂,以老龄健康产业为脉络,共同探讨医疗、养老、大健康相关政策、脑健康与心理健康、养老区域规划及运营、老龄健康产业投融资等话题,推动老龄健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