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卫生医改 >> 查看内容

广东登革热研究成果发布 近一成广州人曾感染过登革热

2017-12-11 09:15:10金羊网佚名查看次数:444
  广东登革热四年研究成果发布,登革热以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为主,有本土流行的潜在风险
  广东省登革热专项研究有了重大突破。12月8日-10日,由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广东省有害生物防治协会主办的第一届虫媒传染病防控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历时4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学、媒介控制与临床救治研究”结果揭示,广东首创重症登革热综合救治方案,率先提出了重症登革热概念,并揭示我国独特的登革热临床规律,发现老人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贾卫东
  广东首创重症登革热综合救治方案
  登革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虫媒病毒病,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登革病毒感染人数近3.9亿人,死亡2.2万人。2014年我国爆发近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其中广东疫情最为严重。
  重症登革热的救治历来是世界性难题,缺乏相应诊疗规范,也没有早诊和早治的手段。2014年,在钟南山院士和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倡议和支持下,广东省登革热应急公关课题和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学、媒介控制与临床救治研究”正式启动。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复春是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2014年至2017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提出重症登革热概念,发现老人是我国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早期血小板快速下降及白蛋白降低是重症预警指征,起草制定我国首部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与此同时,广东还率先建立了登革热实验室诊断技术系统集成平台,率先将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检测技术大规模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将登革热诊断时间由原来的发病5天缩短至1天内;研发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在全国16个省64家医疗单位广泛推广使用。

  不过他也指出,重症登革热救治的特效治疗措施、蚊媒控制关键技术等难题还尚未解决,项目在前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2017年底获得了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五期)滚动支持。12月9日,项目再次启动,将建立多领域协调合作公共的创新机制,对登革热防控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确认了广东登革热历次大流行的病原体
  研究结果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研究者们确认了广东登革热历次大流行的病原体,全景展示了登革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与进化规律,发现目前广东登革热以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为主,但面临本土流行的潜在风险。
  项目组对广州12个区6700多例健康人群开展登革热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79%,这意味着,近一成的健康人群曾经感染过登革热,他们可能是隐性感染者或未被发现的轻症病例。
  “这一数据还不足以证明广州登革热已经本土化。”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表示,国际上登革热本地化的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一般在50%或以上水平;如果是偶尔输入病例的,阳性率在1%以下,单纯从这一数据看,广州登革热本地化没有确切依据,但确实在进程中。

  那么,这些血清抗体阳性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此次调查的既往感染者,他们虽然带有抗体,但都说自己没有发病过。据文献报道,如果感染登革病毒产生抗体后,抗体会在体内保持3年以上的较长时间,机体对该病毒免疫。但如果2年后又感染了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
  部分病毒株基因组多年相同
  病毒学家、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江丽芳也在探究登革热是否本地化的问题。她的团队从病原学的角度,通过基因测序对比1978年以来的病毒来源,发现广东登革热的输入是多渠道的,以输入性为主,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在广东经过白纹伊蚊的叮咬在本地传播开来。不过,也有一些难以解释的发现:2014年,部分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2013年、甚至更早的病毒株序列完全一样;另外,广州每年的登革热都以DEN-1型为主,每年都在老疫区发病,但这些区域内的人,大多数是没有去过东南亚国家。“我们需要对这些毒株做进一步研究,看其有没有本地化的可能。”江丽芳说,如果登革热本地化,其防控策略将完全改变。目前研究的主要是人体感染的毒株,但从蚊子中分离病毒很困难,仍缺乏蚊虫病原学研究的数据。

  白纹伊蚊有滞育性可“挺过冬天”
  那么,到底是不是去年带毒的蚊子挺过了一个冬天,引起了今年的登革热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团队发现,广州白纹伊蚊一般在9-10月进入滞育期,结束滞育时间往往是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虫卵孵化,“越冬蚊”出现。不过,目前的发现还只是“苗头”,尚不能确切证明广州登革热已完全本地化。
  据悉,广州每年4月开始“爱国卫生月”活动,陈晓光团队提出建议,把“爱国卫生月”时间提前至每年3月初。“杀死滞育蚊,许多后代就被杀死了,事半功倍。”但研究者们也发现,广州“老六区”的蚊子对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32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