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全科医生难题怎么破?复旦专家点赞浙江基层薪酬改革

2017-11-17 08:58:35浙江在线陈雨笛查看次数:344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宁)全科医生,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全科医生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
  但近年来,在广大基层地区,全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以浙江省为例,根据记者此前对省卫计委的采访显示,我省通过院校教育、定向培养、继续教育、规范岗位培训等多种途径,已培养全科医生共计3.4万余人,但注册到全科的仅有1.51万人。

  那么,基层为什么缺少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短缺的难题如何破解?在11月15日举办的首届国际智能医疗大会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潘志刚。
  采访过程中,潘志刚表示全科医生的难题是全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面临的,同时,他点赞了浙江自2015年以来来推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

  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过于琐碎
  根据《浙江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范签约服务要覆盖一半人口。届时浙江签约总人口要达到2500万人。如果每位全科医生签约1000人,3年之后全省共需2.5万名全科医生。
  这样的尴尬现状,正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逐渐显现。“发挥基层医疗团队的作用,非常关键。”潘志刚说,在基层,全科医生和护士并不是简单的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作用,提升工作效率。
  潘志刚认为,基层地区全科医生人力的不足,一部原因是由于基层全科医生的工作过于琐碎。“看病、随访、建立健康档案,每一件事都要亲力亲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科医生的工作效率。如果基层的护士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那么全科医生的人力将得到释放。”
  在11月15日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医疗大会上,各方专家共话人工智能,描绘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

  “高精尖”的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广大基层地区的全科医生?
  “比如,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功能可以替代打电话随访。在全科医生人力缺失的现状下,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潘志刚相信,在广大基层地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医疗,可以让全科医生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从而做实责任医生签约。
  潘志刚说,目前国内超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高速运算将为医疗界带来新面貌。

  点赞浙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改革
  全科医生的工作为何缺乏积极性?采访过程中,潘志刚谈到了全科医生评价使用体系的问题。他认为适用于全科医生的评价体系就是“让病人少生病”。
  潘志刚说,全科医生的英国模式值得借鉴,“医生的薪酬不再‘打包’计算,而是根据全科医生为病人看病的多少划定。”令他颇感欣慰的是,目前这样的模式正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
  浙江就是率先开始探索这种“政府买服务,患者多收益”模式的地区之一。
  2015年起,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共同发布了《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根据这一意见,浙江确定了海盐县、嵊州市、义乌市、江山市等四个试点地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告别了过去“缺多少补多少”的模式,12项、45大类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也不再“按人头分配”。

  “保一块,买一块”的改革路径,在“保”住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购买”他们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生的工资与提供的服务绩效挂钩,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潘志刚点赞了浙江基层的这一探索,他认为这样的模式值得向更多地区推广。

  【浙江新闻+】
  潘志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常年致力于全科医学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中国特色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创新》《全科医学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等多次获国家级、上海市级奖项。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0.99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