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新闻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埠外新闻 >> 查看内容

温州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2017-10-27 09:33:53温州日报佚名查看次数:342
  “大建大美”中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近日,市规划局公布《温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8-2020)》(2017年修订)。旨在到2020年,我市新建一批医院,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同时规划提出,为老年人、儿童提供更多的床位;还将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来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来提升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等,目前该规划正在公示中。

  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更加均衡
  布局建设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各类医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此次《规划》一大重头戏。
  在综合医院布局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规划建设综合医院总数65间,总床位数约3.7万张;城市规划区规划综合医院总数27间,总床位数约1.9万张。规划设置10所三级综合医院,其中保留6家;新建4家。设置17所二级及以下综合医院,其中保留6家;迁建2家;扩建3家;新建6家。
  除城市规划区外的其他地区,重点创建38家综合性医院,其中保留15家;迁建8家;扩建6家;新建9家,总床位数约1.8万张。
  在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布局上,全市规划总数为29间,总床位数约0.9万张。城市规划区布局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数9间,总床位数约0.4万张,其中保留4家;扩建3家;迁建1家;新建1家。除城市规划区外的其他地区,重点创建20所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其中保留10家;迁建2家;扩建3家;新建5家,总床位数约0.5万张。
  在全市专科医院布局上,全市规划总数为43间,总床位数约1.1万张;城市规划区规划专科医院总数16间,总床位数约0.7万张,其中保留3家;迁建3家;扩建5家;新建4家;预留医院用地1处。除城市规划区外的其他地区,重点创建27家专科医院,其中保留20家;扩建1家;迁建1家;新建5家,总床位数约0.4万张。

  《规划》还提出在城市规划区布置6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构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区迁建洞头区疾病控制中心、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龙湾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洞头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开发区妇幼保健院、瓯海妇幼保健院;保留市急救中心1处,保留急救站13处;迁建急救站2处;新建急救站14处;迁建温州市中心血站至瓯江口新区。

  医疗服务提升百姓幸福感
  “老人家经常有些小病痛,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先找社区医生看看,再决定要不要去大医院看,能省很多事。”退休多年的陈女士说自从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病小痛也有地方看了,不用动辄去大医院排队,方便很多。
  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题,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该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与城市规划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四个市辖区,瑞安、乐清两个县级市,以及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五个县,重点研究医院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布局。第二层次包括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行政辖区和瓯北片(即永嘉县瓯北街道、黄田街道、三江街道行政辖区),重点研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布局。
  据介绍,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其中,医院可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

  《规划》指出,通过加快形成以大医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新区、郊区、乡镇等薄弱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一铺难求问题有望缓解
  受制于硬件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一直以来大医院的床位可谓一铺难求,也是我市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针对这一短板,《规划》提出到2020年,温州市域床位数将达到每千人5.47床,需提供床位数约为54700床;城市规划区床位数达到每千人7.5张,需提供床位数约为27700床。同时,根据分区优化,均衡发展的原则,我市将推进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根据地区人口规模及医疗设施的供给情况,将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优化整合区、调整完善区、重点建设和其他地区四类策略区域,并提出相应布局措施,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就医。
  为此,《规划》提出未来全市规划医院床位数合计6.6万张,可以达到2020年目标床位数。
  同时,我市把公共卫生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并鼓励复合设置各类基层社区设施,对于用地紧缺的已建区域,通过设施共享满足居民各类需求;新建区域尽量结合“社区综合体”设置,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已有0条评论,共有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
1.05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