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路走多了脚就痛 当心得了扁平足
2017-10-20 10:42:49厦门网李奕佳,赖旭华查看次数:418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 江雨丰 通讯员 江欣颖)市民雷女士近日致电晚报市民热线5589999,询问扁平足如果要进行运动,需要穿什么样的鞋子。来电在“我要说”刊登后,热心市民李先生打来电话,向雷女士推荐了一家运动品牌专门针对扁平足设计的鞋子。
扁平足应该如何穿鞋如何运动?扁平足专用鞋是否有用?就此问题记者向骨科专家进行了解。
【病例】
跑步健身引发脚底痛
原来是先天型平足症
陈女士的儿子阿哲(化名)今年刚25岁,陈女士说小时候就发现儿子走路“外八”,像鸭子一样。但陈女士也没有过多注意。大学时期,阿哲为了保持健壮的身体,经常去健身房跑步健身,周末还会和朋友一起登山远足。最近半年,阿哲发现脚底经常疼痛,痛得整夜睡不着觉,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先天型平足症。由于小时候欠缺保养,加之进行了大量的下肢运动,导致情况急剧恶化。
【建议】
尽量进行上肢运动
避免足部负重动作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夏庆说,有平足症的成年人尽量进行上肢运动或者游泳,下肢要避免进行长距离或长时间的足部负重动作,如走路、跑步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晓毅副主任医师建议,无症状的扁平足者可进行正常的体育运动,但最好穿带有减震功能的跑步鞋,以减轻足部的压力,并定期更换。
【提醒】
购买足弓垫要个体化使用3-6个月要更换
市面上有专门为扁平足设计的鞋子,林晓毅解释,实际上这些鞋子是在鞋内放置了一个足弓垫,在足内侧弓处垫高,制造出一个足内弓,足弓垫只有对可复性扁平足者才有效果,僵硬性患者效果多需选用矫形支具或手术治疗。
夏庆解释,足弓垫是较常使用的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平足症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支撑足弓,使脱位的关节得到位置改善,其治疗原理是加强足弓支撑,纠正异常的负重力线。林晓毅说,每个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脚,不同的体型,不同的扁平足患者,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购买足弓垫也应该个体化,而非随便购买。对于症状较轻的可复性扁平足患者,一般来说,最好从非处方矫形鞋开始治疗,基本能改善症状。这类鞋可以在药店、体育用品商店、鞋店或网上商店进行购买。定制的支具用于难治性症状以及使用成品矫形鞋效果不佳者,由医生开处方,矫形支具制作师进行制作,程序较为复杂,费用也较高。
林晓毅提醒,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足弓垫3-6个月之后需要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调整或重新更换足弓垫,另外,如果穿上足弓垫后无法忍受,最好进行专门的定制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9个月内的婴儿不要过早下地走
针对正在发育的孩子,夏庆提出几点建议:9个月内的婴儿,不要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孩子十一二岁以后,由于肌肉、骨骼发育尚不完全,不要经常安排从事成年人的工作,以免导致平足症等病症的发生;15岁以前不宜进行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
林晓毅说,有研究表明,足弓一般在4岁左右开始形成,10岁左右发育成熟,因此大多数婴儿都是扁平足。
在这一阶段内,应多鼓励孩子光脚走路或穿薄的足底柔软有弹性的鞋子,经常在鹅卵石或不平的路面行走,有利于足底神经刺激促进发育,并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包括跑步、前足掌跑、跳芭蕾舞等。同时控制孩子的体重,也有利于足弓的正常发育。
“但家长也不应盲目乐观。”林晓毅解释,很多扁平足是由于先天性畸形引起的,因此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较为严重的扁平足,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小帖士】
两种下肢锻炼方式
可改善足底肌力不足
夏庆提出了针对平足症两种下肢锻炼方式:
一是脚趾头抓毛巾。方法:脚踩毛巾上,主要使用内侧足趾抓取毛巾以训练一些足底较不常使用到的小肌肉及屈指肌群,来改善足底肌力或是肌耐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缩足运动。方法:足部贴平地面,试着用细微的肌肉控制足部,提升足弓高度。锻炼过程中脚踝没有很大的内翻动作,脚趾头没有用力屈曲或伸展。
【科普】
什么是扁平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晓毅副主任医师解释,扁平足是一种形态上的异常,外观上看就是足内弓塌陷、变浅甚至消失。由于失去了类似拱形结构的正常足弓外形,导致足部受力异常,同时行走于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受压迫,时间久后可引起局部疼痛,足部容易疲劳,步态异常,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局部畸形,穿鞋受限。产生扁平足的原因可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包括足部先天的畸形,在足部发育过程中不正确的干预,老年人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或有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足部受损后亦可能出现扁平足。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夏庆说,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
而平足也有不同类型。夏庆解释,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称为可复性平足,非负重状态下亦无足弓存在,即为僵硬性平足。
扁平足应该如何穿鞋如何运动?扁平足专用鞋是否有用?就此问题记者向骨科专家进行了解。
【病例】
跑步健身引发脚底痛
原来是先天型平足症
陈女士的儿子阿哲(化名)今年刚25岁,陈女士说小时候就发现儿子走路“外八”,像鸭子一样。但陈女士也没有过多注意。大学时期,阿哲为了保持健壮的身体,经常去健身房跑步健身,周末还会和朋友一起登山远足。最近半年,阿哲发现脚底经常疼痛,痛得整夜睡不着觉,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先天型平足症。由于小时候欠缺保养,加之进行了大量的下肢运动,导致情况急剧恶化。
【建议】
尽量进行上肢运动
避免足部负重动作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夏庆说,有平足症的成年人尽量进行上肢运动或者游泳,下肢要避免进行长距离或长时间的足部负重动作,如走路、跑步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晓毅副主任医师建议,无症状的扁平足者可进行正常的体育运动,但最好穿带有减震功能的跑步鞋,以减轻足部的压力,并定期更换。
【提醒】
购买足弓垫要个体化使用3-6个月要更换
市面上有专门为扁平足设计的鞋子,林晓毅解释,实际上这些鞋子是在鞋内放置了一个足弓垫,在足内侧弓处垫高,制造出一个足内弓,足弓垫只有对可复性扁平足者才有效果,僵硬性患者效果多需选用矫形支具或手术治疗。
夏庆解释,足弓垫是较常使用的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平足症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支撑足弓,使脱位的关节得到位置改善,其治疗原理是加强足弓支撑,纠正异常的负重力线。林晓毅说,每个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脚,不同的体型,不同的扁平足患者,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购买足弓垫也应该个体化,而非随便购买。对于症状较轻的可复性扁平足患者,一般来说,最好从非处方矫形鞋开始治疗,基本能改善症状。这类鞋可以在药店、体育用品商店、鞋店或网上商店进行购买。定制的支具用于难治性症状以及使用成品矫形鞋效果不佳者,由医生开处方,矫形支具制作师进行制作,程序较为复杂,费用也较高。
林晓毅提醒,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足弓垫3-6个月之后需要根据症状的改善程度调整或重新更换足弓垫,另外,如果穿上足弓垫后无法忍受,最好进行专门的定制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9个月内的婴儿不要过早下地走
针对正在发育的孩子,夏庆提出几点建议:9个月内的婴儿,不要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孩子十一二岁以后,由于肌肉、骨骼发育尚不完全,不要经常安排从事成年人的工作,以免导致平足症等病症的发生;15岁以前不宜进行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
林晓毅说,有研究表明,足弓一般在4岁左右开始形成,10岁左右发育成熟,因此大多数婴儿都是扁平足。
在这一阶段内,应多鼓励孩子光脚走路或穿薄的足底柔软有弹性的鞋子,经常在鹅卵石或不平的路面行走,有利于足底神经刺激促进发育,并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包括跑步、前足掌跑、跳芭蕾舞等。同时控制孩子的体重,也有利于足弓的正常发育。
“但家长也不应盲目乐观。”林晓毅解释,很多扁平足是由于先天性畸形引起的,因此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较为严重的扁平足,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小帖士】
两种下肢锻炼方式
可改善足底肌力不足
夏庆提出了针对平足症两种下肢锻炼方式:
一是脚趾头抓毛巾。方法:脚踩毛巾上,主要使用内侧足趾抓取毛巾以训练一些足底较不常使用到的小肌肉及屈指肌群,来改善足底肌力或是肌耐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缩足运动。方法:足部贴平地面,试着用细微的肌肉控制足部,提升足弓高度。锻炼过程中脚踝没有很大的内翻动作,脚趾头没有用力屈曲或伸展。
【科普】
什么是扁平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林晓毅副主任医师解释,扁平足是一种形态上的异常,外观上看就是足内弓塌陷、变浅甚至消失。由于失去了类似拱形结构的正常足弓外形,导致足部受力异常,同时行走于足底的神经和血管受压迫,时间久后可引起局部疼痛,足部容易疲劳,步态异常,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局部畸形,穿鞋受限。产生扁平足的原因可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包括足部先天的畸形,在足部发育过程中不正确的干预,老年人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或有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足部受损后亦可能出现扁平足。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骨科执行主任夏庆说,如果平足者合并有疼痛等症状时,就被称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疗。
而平足也有不同类型。夏庆解释,在非负重状态下足弓存在,负重后足弓即消失,称为可复性平足,非负重状态下亦无足弓存在,即为僵硬性平足。